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記者從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0月24日在京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北京市將農業科技創新納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力打造“種業之都”。

24日的發布會現場。(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端穩中國飯碗,必須做到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陶志強在發布會上説,近年來,北京市依託首都優勢、種業科研資源和人才資源,已基本形成農作物、畜禽、水産、林果四大種業體系,生物育種技術全國領先,育種發明專利授權數量、植物新品種授權數量和通過國審品種數量均居全國首位。2021年,北京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5%。
長期以來,首都農業發展不以糧食生産見“量”,卻以科技貢獻率見“質”。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處長王以中説,北京種業創新研究成果突出,已成為全國種業創新重要地區之一。比如,自主培育的“沃德”系列白羽肉雞,為確保我國白羽肉雞種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自主培育的雜交鱘“京龍1號”,成為我國第一個作為食用魚的鱘魚新品種;蛋種雞、奶牛國産凍精分別佔全國市場的58%和35%,鱘魚種苗年産量約佔全國的70%。
近年來,為支撐“種業之都”建設,北京市人大審議通過了《北京市種子條例》。北京還&&了《北京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以通州、平谷、延慶三區為重點,努力建設國家級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中關村”,為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做出“北京貢獻”。
計劃於10月28日至31日舉行的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以“種子讓生命更健康 生活更美好 生態更美麗”為主題。大會除了搭建全國種業交流交易平台,還將舉辦“種業之都”主論壇,以及6場專業峰會。(記者丁靜)
-
北京累計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360家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陽娜)記者25日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計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3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88家,獲得中央財政資金重點支持的“小巨人”企業138家。
-
北京:故宮金秋美如畫
CICPHOTO劉憲國 攝 ↑2022年10月23日拍攝的北京故宮金水河。
-
破解急難愁盼 北京密雲辦成"為民實事"1900余件
(專發北京頻道)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北京密雲辦成“為民實事”1900余件 新華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夏子麟)今年7月,北京市密雲區啟動“公僕心、雲水情”幹部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全區廣大幹部永懷公僕心、厚植雲水情,爭當“密雲先鋒”。
-
聚焦信息科技,這所高校蓄勢待發
10月25日,作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北京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迎來自己85歲的“生日”。
-
矢志空天報國,這所高校築夢蒼穹
2022年,北航迎來建校70周年。一路走來,北航矢志空天報國,始終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在高端通用芯片、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專項中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