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趙旭、任超)“咱們的大桃是自然成熟,有滿滿的果香……”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鎮李辛莊村桃農張國榮,面對手機鏡頭,用雜糅着鄉音的普通話在自家桃地裏直播,網友下單,現摘現賣。今年大桃上市後,她僅通過直播,平均每天就能賣出30單。
平谷是北京的16區之一,位於北京東北部,三面環山,由於土壤多為沙質且含鉀量高,成為桃子的天然沃土。近年來,圍繞大桃的産業、服務、技術、政策等逐步規範化、標準化、現代化,平谷成為聞名遐邇的“大桃之鄉”。

8月9日在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一處果園中拍攝的大桃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現在我們的桃都不夠賣。有不少回頭客直接找我們買,也有通過網上賣出去的。”平谷區金海湖鎮郭家村大桃種植戶王自龍,擁有200多畝桃園。這個收穫季,他專門雇了一名年輕人在線上直播間“帶貨”。
從老年機更換為智能手機,從在街邊擺攤到線上銷售,平谷桃農們在專業培訓人員的指導下,轉變思路,拓寬了大桃銷售渠道。
2017年,平谷區啟動“互聯網+大桃”工程,隨後平谷“新農人”講師團組建完成,並到各鎮村開展“地毯式”培訓,手把手教農民們如何把手機變成銷售新工具。
平谷區商務局工作人員王娜告訴記者,2021年平谷通過電商銷售大桃2500萬公斤,而在2012年時,這個數字幾乎為零。
作為互聯網銷售的基礎設施支撐,物流配套在平谷區得到快速發展。
2012年,熊宇金辭去大學工作崗位來到平谷區投身電商工作。“當時電商發展剛起步,農民要賣一隻雞,售價30塊,但快遞費就要近100塊。”如今已是平谷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的熊宇金回憶説。
近年來,平谷引進順豐、京東、郵政等物流企業,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以及政府與企業的多輪談判,目前從平谷發往北京其他區的一箱桃,快遞費只要9元左右,遠低於2012年時的40多元。
王娜説,平谷區已實現快遞村村通,共設161個攬收點,方便桃農郵寄。截至7月底,今年平谷大桃快遞單量累計234萬單,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
“以前,平谷主要以水蜜桃為主,2012年只有180個品種。這幾年,我們優選出一些油桃、油蟠桃等新品種。”平谷區農業農村局果品果業服務中心工程師龔碩説,目前已有260多個品種的大桃在平谷競相爭艷,滿足消費者多元化消費需求。
據統計,近十年來,平谷大桃人均産值年年走高。如今,平谷大桃年産量超過1.7億公斤,總收入逾12億元,大桃品牌價值達101.84億元,還帶動其他平谷農産品銷售,拉動集民宿、採摘、露營、農家宴等為一體的休閒農業融合發展。

在位於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西營村的一處果園,果農將採摘好的大桃裝車準備送往倉庫(8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大桃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之時,不少年輕人選擇返回平谷創業就業,成為“新農人”。“以在平谷做電商的年輕人來看,2012年我剛來那會兒,全區也就幾個年輕人在做,現在活躍着的電商青年有1000多人了。”熊宇金説。
始於大桃,不止於桃。2021年,平谷區在農業農村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開始建設農業“中關村”,圍繞現代種業、生物技術、智慧農業、食品安全等前沿科學領域,打造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創新成果將持續惠及更多農民。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2012年以來,中國鄉村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民生産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階。
-
北京互聯網法院“版權鏈-天平鏈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平台”2.0版亮相服貿會
記者2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1C展廳“首都版權”展區見到,北京互聯網法院與北京版權保護中心共同搭建的“版權鏈-天平鏈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平台”2.0版本全新亮相。
-
“數字服貿”助力國際企業共享中國機遇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現場中各類數字應用場景讓人應接不暇。
-
在2022年服貿會北京東城展區,看文化融合新生態
在首鋼園區1號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旅服務專題展上,在北京東城展區,觀眾不僅可以沉浸式體驗“會館有戲”的濃厚戲曲氛圍,還能親身探尋胡同深處的歷史記憶,感受一場文化“穿越”之旅。
-
北京豐&多個重磅項目亮相服貿會
在9月1日舉辦的2022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日”暨“投資北京”峰會活動現場,北京市豐台區攜手多個金融、通信、能源、醫療領域重磅項目亮相,現場總簽約額達91億元,簽約額排名全市前列,涵蓋金融、通信、新能源、醫療等行業。
-
中國傳媒大學亮相2022年服貿會教育服務專題展
9月1日上午,中國傳媒大學設計思維學院攜最新合作成果亮相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服貿會首鋼園區4號館先後發布了“數字原型引擎”“視覺引導應用”“品牌創新設計”三項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