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引入社會資本
2022-07-13 09:39:2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昨天(12日),首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暨城市更新聯盟成立儀式在首鋼園區舉行。論壇以“共拓更新、共圓復興”為主題,推動凝聚北京城市更新共識、搭建多方對話平台,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城市更新長效機制。論壇表彰了16個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和18個北京城市更新“優秀案例”,6個城市更新重點項目進行現場簽約。

  百餘單位共建城市更新聯盟

  做好城市更新,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在論壇開幕式現場,北京城市更新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是在城市更新專項小組指導下,由中國建設銀行等10余家企業發起成立,匯集了包括建築施工、規劃設計、諮詢管理等領域的100余家成員單位。

  記者從論壇獲悉,本市老舊小區改造中,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實施的項目已達40個,形成了“勁松模式”“首開經驗”等成功案例。2021年以來已納入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有924個,正在全面推進。此外,在歷史文化街區,申請式退租已簽約4061戶、修繕5100戶。

  論壇現場,多領域城市更新重點項目進行現場簽約。東城區皇城景山街區城市更新項目、朝陽區國貿商圈三里屯太古裏商圈提升項目、海淀區金隅自有用地統籌城市更新項目、石景山區城市更新和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等6個項目簽約總金額超過100億元。

  16個項目獲評“最佳實踐”

  “首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活動”中,石景山區首鋼老工業區(北區)更新項目等16個項目被評選為城市更新“最佳實踐”,東城區崇雍大街城市設計與更新實施示範項目等18個項目被評選為城市更新“優秀案例”。34個項目從全市100多家單位申報的21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在本屆論壇受到表彰。這些項目既是對北京城市更新成果的展示,也為未來探索提供可借鑒的方向。

  據悉,本次申報項目超過80%位於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地區。其中,東城、西城和朝陽三個區申報數量佔到總數的一半以上。入選項目聚焦科技創新和文化發展功能建設、聚焦民生改善、聚焦創新商業模式,更加突出街區統籌、注重城市設計。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以入選項目“東城區光明樓17號簡易樓改建試點”為例,該樓建於上世紀60年代,是典型的簡易樓,由於上下水陳舊老化,每5戶居民共用1處衞生間,生活配套十分缺乏。

  2020年,東城區龍潭街道辦事處與京誠集團合作,實施簡易樓改建,在適當利用地下空間補建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同時,樓內還為每戶居民增設獨立廚衛,實現住宅成套化,解決了“如廁難、洗浴難、燒飯難”問題。墻面風化剝落、設施陳舊、線路管道老化等隱患問題也得到徹底解決,29戶居民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城市更新轉向精細化運營

  昨天下午,多個分論壇在首鋼園區火熱進行。專家及業界人士圍繞規劃引領、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消費活力、金融支持等方面解讀城市更新政策方向,並聚焦“文化傳承、社區共建”“商業運營、活力煥新”“科技賦能、宜居宜業”三方面主題,進行專家主旨演講、重點區域項目推介、經典案例分享等。

  市規劃院院長石曉冬談到,北京城市更新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推進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另一條是推動民生保障和環境改善。為此,全市1371個街區中劃出了178個重點更新街區,圍繞不同主導功能展開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應對城市發展問題、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主要手段,我們需要深化規劃建設管理改革創新,健全完善政策標準,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形成可持續的更新機制,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石曉冬説。

  在産業共創層面,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惲爽認為,新一輪的城市有機更新,不能只是單純的建築翻新、拆改,還得注入“內容”,以精細化運營契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記者 陳雪檸)

  (原標題:首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舉辦 4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引入社會資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懿瑾
北京要聞
清涼度夏
清涼度夏
北京平谷:展示大桃文創産品
北京平谷:展示大桃文創産品
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啟動
第十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啟動
首鋼滑雪大跳&出發區恢復參觀
首鋼滑雪大跳&出發區恢復參觀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5711288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