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箭扣長城上發現的石碑。張彤攝
自上月底進場以來,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第一階段——考古發掘正在抓緊進行。剛挖到第一座敵&、懷柔長城145號敵&,就發掘出一塊石碑、一鋪火炕,還在火炕的灶坑裏發掘出破碎的陶盆和被燒過的骨頭。豐碩的成果讓項目各方十分驚喜。
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範圍自東向西涵蓋懷柔長城141號—145號共5座敵&,全長400多米。考古發掘從145號敵&開始。145號敵&是一座實心敵&,發掘前二層鋪房已經坍塌,殘存一圈墻基,鋪房裏殘磚碎石浮土堆積了厚厚一層。二層的垛口墻也基本全倒了,只在四個墻角殘存半截墻體,西側、南側的垛口墻倒向內側,坍塌的墻體墻磚還按砌築時的順序排列趴倒在地。北側垛口墻坍塌後,連帶一層的敵&也掉了一角。考古發掘前,敵&頂部長滿樹木和雜草,遠看整個敵&像花盆一般。
考古人員按照清理灰坑的方法對坍塌的二層進行清理,即清一半、留一半,通過分析斷面土層成分,研究敵&坍塌的歷史過程。7月5日,在清理鋪房北墻外側的地面時,第一個驚喜出現了!
“發現一塊石碑,出土時碑文一面向下,推測這塊石碑原來鑲嵌在北側垛口墻內側,墻體傾斜倒塌後,石碑脫落。”項目考古負責人、北京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尚珩介紹。石碑為青石材質,保存完整,邊框刻着纏枝卷草紋。因為脫落時碑文面朝下,因此碑文保存完好,字體為繁體字,字跡娟秀,清晰可辨。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銅梁張□□整飭薊州等處邊備兼巡撫順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邯鄲張□□……”碑文記錄着修這座敵&的負責人,從最高長官到“把總”和“邊石窯匠”。不同的是,官階高的人只有姓,名字處留有兩個字的空白。等級較低的負責人則寫了全名。碑文的落款是“萬曆十二年”。
“近些年在箭扣長城修繕過程中,已經發現了3塊石碑,其中在箭扣三期修繕段發現的石碑有時間記載,落款是‘萬曆四十五年’。因此145號敵&這塊石碑的出土,把箭扣長城有考古依據的修建時間至少提前了33年。”尚珩&&,箭扣長城是明代磚石長城的典型代表,不同的石碑記錄的年代不同,也可以佐證箭扣長城不是一次性建成的,而是不同年代逐步修建的。
驚喜接連不斷。在清理到鋪房裏面時,在距離原始地面四塊磚的高度,考古人員發現了一鋪火炕。清理後能清晰地看到炕面的石板,從側面能看到炕面下的火道。炕前還有一個不大的灶坑,裏面有破碎了的瓦罐的殘片,讓人立即聯想到曾經有人用瓦罐在這個灶坑上做過飯。
7月7日,烈日炎炎,記者前往現場採訪。當天,考古人員在一層一層收集灶坑裏的土時,發現了多塊骨頭,形狀不一。而且有燒過的痕跡,有的已經碳化了。這是什麼生物的骨頭?它們又是怎麼出現在灶坑裏的?有待專家們進一步研究解讀。在灶坑裏的土層裏,還有很多黑色的小炭點,有可能是樹枝等燃燒後留下的,也有可能是植物的種子炭化的痕跡,如水稻、小麥等。考古人員已經將灶坑裏的土全部取走,回實驗室進行浮選,這將有助於分析當年戍守長城的士兵的飲食結構。
據介紹,去年,國家文物局首次批復了兩個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都在北京段,一個位於延慶大莊科長城段,一個就在懷柔箭扣段長城上。
“研究性修繕不同以往。相比傳統修繕項目來説,在前期增加了考古環節,將為後期修繕設計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相比一般考古項目來説,研究性修繕的考古直接為後期修繕如何解決病害服務,針對性更強。因此,研究性修繕標誌着長城保護由搶險加固向預防性、研究性轉變。”懷柔區文物所所長張彤告訴記者,以研究性修繕為起點,長城保護也將從排險加固向更加立體的文化展示邁進。
據了解,大莊科段長城考古已於6月初完成;箭扣段預計將於8月底完成,期待後續還有更多發現。(記者 於麗爽)
(原標題:考古現場挖出石碑、火炕、陶片…… 箭扣長城修建時間被考證提前了33年)
-
京城博物館暑期針對青少年推出豐富線上線下活動
今年暑假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將開展延時開放等活動,點亮暑期“夜京城”。
-
北京7月10日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在豐&
7月10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為隔離觀察人員),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
-
石碑、火炕……箭扣長城修建時間被考證提前33年
因此145號敵&這塊石碑的出土,把箭扣長城有考古依據的修建時間至少提前了33年。
-
清涼度夏
昨天,許多市民來到石景山游樂園體驗大衝刺、峽谷漂流、水上嘉年華、激流勇進等水上項目,在炎炎夏日享受一份清涼。
-
北師大等40所師範院校共建“強師在線”教育平台
據了解,該平台引入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等40所高等師範院校基礎教育工作研究會理事單位優質資源課程,面向832個脫貧縣的中小學教師開展在線培訓,提供專業發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