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中出發步行15分鐘即可到達一個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就近享受到免費的文化服務,這樣的服務圈被稱為“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北京目前已建成市、區、街鄉、社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共6937個,它們編織出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網,“圈”出了市民的文化新生活。
優化文化空間 激發社區活力
緊鄰首鋼大跳&的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居民,心中有了一個社區精神家園——廣寧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和廣寧街道冬奧社區文化健身廣場。
2019年廣寧街道高井路社區掛牌成為首家冬奧社區,居民對公共文化活動空間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去年,街道騰退小旅館和小餐館,改造出建築面積2334平方米的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內設冬奧展廳、區圖書館分館、多功能廳、文創工作室、少兒活動室、綜合排練廳。而斜對面的冬奧社區文化健身廣場佔地面積4350平方米,也能滿足多種文體休閒需求。廣寧的老住戶無論從哪個社區過來,直線距離都不超過2公里。再加上廣寧街道轄區內還有3處社區級文化活動室保持開放,實現了“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廣寧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是全市334個街鄉文化中心當中的一個。目前,北京建有市、區、街鄉、社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共6937個,它們為培養、維護、激發1.9萬支群眾業餘文藝團隊和眾多市民的文藝熱情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和細水長流的服務。
採取社會化運營 保障服務時間
在廣寧,無論周一還是周日,無論早9時還是晚8時,居民推門就可以進入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同樣的便捷也可以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東城區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等地享受到。這些公共文化設施能保持“超長待機”時間,都得益於聘請了社會化運營團隊。東城區內務部街27號院的運營團隊是一群海歸年輕人。在運營團隊努力下,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點亮北京、北京閱讀季等活動走進胡同,城市最新潮的脈動與老城胡同肌理相融一體,散發出別樣魅力。
目前全市已有266個街鄉、社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室)採取社會化運營,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品質。
大數據智能化服務 擴大朋友圈
近兩年,北京已有8個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以先進經驗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其中,在互聯網時代活用新型傳播方式讓更多居民跨時空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就是一種有益嘗試。
今年元旦前夕,一個名為“東壩君”的視頻號火了起來。由郎園社區文化管家團隊與朝陽區東壩鄉聯合舉辦的“東壩之星”評選,吸引了26個社區的100組文藝能人通過小視頻大展才藝,10天內吸引了36萬人次瀏覽量,其觸達範圍之廣、滲透率之高創歷史紀錄。
石景山區還摸索出提高政府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新着力點——將大數據技術應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該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大數據平台,整合了“石景山文E”APP、首都圖書館“一卡通”系統等。大數據分析被用於社會化運營績效考核、用戶畫像、定制化活動服務內容推送等場景。 (記者 李洋)
-
北京:押卷車輛裝GPS定位 民警全程押送
清晨5點半,東城區各考點校的試卷押運車輛陸續駛入東城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領取高考考卷,押卷車輛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並有民警全程押運,確保試卷絕對安全。
-
一刻鐘“圈”出市民文化新生活
採取社會化運營 保障服務時間在廣寧,無論周一還是周日,無論早9時還是晚8時,居民推門就可以進入街道綜合文化中心。
-
環球度假區下周重開放 室內項目每日限流75%
-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二百二十一次會議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第一百七十次會議召開
-
蔡奇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