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艺术报]给文学青年打造更多的“理想谷”

时间:2012年10月2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何勇海

  日前,著名作家麦家的书店终于落地,取名“麦家理想谷”,集书店、咖啡馆和写作营于一体,可给文学青年提供免费食宿,每年由麦家亲自甄选并邀请8到12名“理想谷客居创作人”,免费在此享受3个月的客居自由创作。明年4月23日国际读书日前,“麦家理想谷”将正式开张。

  开设一个理想中的书吧,一直是麦家的梦想。如今他的梦想终于“生根”,不仅颠覆了实体书店的传统形态,更创造性地在书店中植入写作营模式,除了卖书,还免费为文学爱好者打造一个既能在咖啡馆交流交友,还能在写作营孕育文学灵感的据点,“为某些未来作家提供成长通道”,无疑值得人们乐见其成。这是走向“阅读社会”进程中一个作家的能量。

  作家的确应像麦家一样,为倡导全民阅读、提振文学青年信心而贡献自己的能量。眼下我国正在掀起一股“莫言热”,这是回归全民阅读、提振文学青年信心的契机。我们的作家,不妨为广大读者和文学青年,多多打造一些像“麦家理想谷”这样的读书与创作的“理想谷”,在喧嚣的城市中,多保留一点书香,在全民的浮躁中,多存留一份理性。

  对文学青年进行真刀真枪的帮扶应该提倡。正如麦家所言,“每个文学青年,刚开始写作时都很孤独,也很艰辛。写出来的东西好坏不知,也不知道投到哪里,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在我所谓‘功成名就’的时候,希望能帮助他们。”确实,许多有才华的文学青年因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文学理想,这很现实,也很无奈。那么,该如何帮扶文学青年?像麦家那样,在纷繁世界之外,为他们提供一处免费食宿、孕育文学灵感的写作营,便是方式之一。

  这种帮扶方式,早有国际先例。据报道,一战后法国巴黎诞生了一家莎士比亚书店,其前任老板、美国人西尔维亚·比奇女士从书店创立起,就乐于对大批来巴黎寻梦、却又一文不名的美国文学青年伸出援手,其中包括海明威和乔伊斯等“迷惘的一代”。1951年,其后任老板、美国人乔治·惠特曼重开这家因二战而关闭的书店,重新成为美国作家在巴黎的据点,收留过大约4000个需要帮助的文学爱好者。莎士比亚书店被誉为英语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1967年,美国诗人斯托弗·美林和他的妻子、华裔作家聂华苓在美国艾奥瓦城创建了国际写作计划,一度招待了来自120个国家、1100多名的新兴或已取得成就的作家,从1980年至今,王蒙、莫言、毕飞宇等中国多名作家,都曾参加该计划进行封闭式创作。

  笔者期待,我国能有更多的当代成功作家甚至企业家,在埋头写作或创业之余,也抬头弄一处像“麦家理想谷”那样的书店综合体,为未来作家提供一些成长通道。试想,在一个城市中若有鲁迅书店、巴金书店等等,作家们生前身后与这些书店血肉相联、文气相通,该有多少读者会慕名亲近?能鼓舞和传递多少对文学的热情呢?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