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主题吸引美国心——“今日中国”艺术周在美举办
艺术交流 VOL.03/2012|文/ 吴月玲 图片/ 李晓元
n嘉宾们观看演出后与全体演员合影
杂技《三人滚杯》
夏潮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林肯中心举办的民间艺术展吸引了众多纽约市民
乌日娜、诺尔曼和布仁巴雅尔演唱《吉祥三宝》
杂技《顶花坛》
剪纸、内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深受国外观众喜爱
剪纸、内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深受国外观众喜爱
剪纸、内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深受国外观众喜爱
舞蹈《水墨天书》
舞蹈《扇舞丹青》
民乐联奏
歌舞《天山放歌》
舞蹈《山恋》
舞蹈《荷花赋》
在纽约林肯中心,夏潮(中)、孙国祥参观民间艺术展览
姚新峰在演奏

  • n嘉宾们观看演出后与全体演员合影
  • 杂技《三人滚杯》
  • 夏潮在开幕式上致辞
  • 在林肯中心举办的民间艺术展吸引了众多纽约市民
  • 乌日娜、诺尔曼和布仁巴雅尔演唱《吉祥三宝》
  • 杂技《顶花坛》
  • 剪纸、内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深受国外观众喜爱
  • 剪纸、内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深受国外观众喜爱
  • 剪纸、内画、年画等民间艺术深受国外观众喜爱
  • 舞蹈《水墨天书》
  • 舞蹈《扇舞丹青》
  • 民乐联奏
  • 歌舞《天山放歌》
  • 舞蹈《山恋》
  • 舞蹈《荷花赋》
  • 在纽约林肯中心,夏潮(中)、孙国祥参观民间艺术展览
  • 姚新峰在演奏
   

  当地时间9月15日至22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今日中国”艺术周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成功举行。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北美亚洲表演艺术协会会长乔万钧等参加此次艺术周活动。 

以爱为主题吸引美国心

——“今日中国”艺术周在美举办

  “经历了‘9•11’后的美国更渴望和平,而文化的交流能让中美两国人民互相了解。美国人需要与世界沟通而不是战争。”原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阿土勒说。以爱为主题的2012“今日中国”艺术周美国行抓住了这个全人类的共同话题,在纽约林肯中心、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三场演出都非常成功。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夏潮在纽约的开幕式上说,中国和美国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我们为此感到骄傲,这些丰富灿烂的文化包含了两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窗口和建立友谊的桥梁。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历史、人口等多种因素,两国的文化又有着巨大的差别和鲜明的特色,然而这些特色和差别不仅不能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障碍,反而使中美文化艺术交流更具有必要性。因为通过交流可以使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姿,可以使两国的文化艺术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历史证明,交流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长河中,2012“今日中国”艺术周美国行的活动,或许只是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只记住这个艺术周本身,而是希望美国的观众了解今天的中国、今天中国的文化艺术。夏潮的一番话点出了这次“今日中国”艺术周的宗旨。

  “感谢你们给我们一个快乐美好的夜晚。”饭店老板向全体演职人员深鞠一躬,9月16日晚“今日中国”艺术周的演职人员在用完夜宵后,这位观看了演出的华人的真挚表达,让两日连轴演出的演员们彻底把演出的疲惫和倒时差的困倦抛进了太平洋。9月16日,“今日中国”艺术周在耶鲁大学举行,这是15日继在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之后的第二场。两场演出都非常成功,如果说,在第一场演出之后,美国人民的不吝赞美还让演员们怀疑这是否只是客套话,那么接下来两场演出观众的热情就证明了那些并非溢美之词。

  演出由《鼓舞东方》开场,结合了秧歌舞、绸舞等形式的舞蹈充满了喜悦的力量,为当晚的文艺演出奠定了喜庆的基调。当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杨柳与华尔街多媒体的王丹薇携手出现在舞台中央自报家门,现场即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台下观众多半是当地华人,来自家乡的问候,让华人倍感亲切。

  杂技《顶花坛》看得观众惊心动魄,一开始,四个壮小伙对抛头顶上的小花坛,观众们就低声惊呼,随着演出的推进,惊呼声一浪大过一浪,最后小伙子们诙谐的肢体动作,又引发现场笑声。除了男子杂技《顶花坛》外,天津杂技团还带来了传统节目女子柔术《三人滚杯》。动作柔美,观众一直担心演员头上、脚上的杯塔会随着她们的翻滚掉下来。

  “美”是观众对晚会舞蹈的评价。男子群舞《水墨天书》、女子独舞《扇舞丹青》都是取材于中国传统书法的感觉,并融合了中国武术等动作。《水墨天书》中,男演员们的裙裾翻飞,造就点点浓淡不一的墨迹在空气中润开,让人仿佛闻到了穿越千古的墨香。《扇舞丹青》中,舞者以扇代笔,以扇代剑,韵律十足。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古典舞《荷花赋》,众姑娘以戏曲小碎步入舞,一个个仿似凌波仙子游戏于盛放的荷丛中。舞蹈《山恋》展现了佤族年轻男女充满野性的爱恨情仇。这些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年轻的舞者胡娜、单思涵、张丝蕊等奉献的舞蹈令人赞叹不已。

  展现中国传统乐器的民乐演奏收获了高度评价。李鹃的笛子和杨阳的筝合演的古典曲目《妆台秋思》婉转悠扬,汤晓风的琵琶独奏《彝族舞曲》欢快奔放,金锴的箫独奏《牧羊曲》古韵悠长。姚新峰的二胡独奏《查尔达什》改编自意大利小提琴曲,技艺高超,甫一结束就获得雷鸣般的掌声,其后一首民族二胡曲《赛马》把蒙古族自由奔放的节日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更是掌声雷动。 最后五位民乐家合奏了几段美国经典电影音乐《泰坦尼克》《功夫熊猫》等,得到了当地观众的共鸣。

  由众艺术家奉献的演唱尽显中国风。哈辉着大红汉服款款从台上走来,一首《礼》和一首《关雎》,轻浅吟唱,尽显汉之幽情,传递着中国古典诗歌和伦理的美。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一曲《呼伦贝尔大草原》展现草原风光,接着他把自己的妻子乌日娜和女儿诺尔曼请上台来,一家三口共唱《吉祥三宝》,以蒙古族特有的优美和声将这首俏皮可爱的歌唱得欢畅淋漓。新疆歌唱家西尔艾力英俊帅气,将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演绎得忧伤深情。最后一个节目歌舞《天山放歌》由西尔艾力与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们一起献上了地道的新疆歌舞,热烈奔放,为晚会留下一个欢快的结尾,令观众不由地期待“今日中国”艺术周再次来到美国。

  16日,“今日中国”艺术周来到耶鲁大学,这是建立于1701年的一所古老校园,校园内保留着许多歌特式的建筑。艺术家们演出的剧场是一所仿教堂式的音乐厅,至今仍保留着巨大的管风琴。也许是因为这是在美国的第二场演出,也许是这所美好音乐厅的刺激,所有节目的发挥都超过了第一场。的确,古老的蒙古长调、有着千年历史的汉代雅乐《长相知》、尽显文人气息的民乐……飘荡在音乐厅高大的穹顶时,观众醉了,艺术家也醉了。原本只售出了一楼的坐席门票,由于观众太多,耶鲁大学剧场不得不开放原本票价更贵的二层看台座位,共计约1500人观看了演出。演出过程中高潮迭起,观众兴奋的情绪一直保持到演出结束。

  剧场外举行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展同样吸引人。武强年画、丰宁满族剪纸、蛋雕、芦苇烙画、鼻烟壶内画、面塑、砚台等引发了观众的兴趣。他们都围在展台前,询问着这些艺术品的原料、工艺等,对展品爱不释手。石俊凤现场剪制蝴蝶赠送给观众;武强年画博物馆副馆长贾建辉将套色雕版带到现场,手把手教美国观众如何实现年画的套色印刷;蛋雕艺术家蒲德荣拿出的作品区别于西方蛋雕艺术,精巧的雕刻工艺令人赞叹,最具特色的是鸸鹋蛋雕,利用鸸鹋蛋壳本身的三层颜色逐层雕刻,最薄处可透光;金一鸣的鼻烟壶内画兼具东方题材和西方题材,作画的方法富有神秘感;刘永乐的芦苇画、邹洪利的砚台和王亮的面塑都被称赞为精美,民间艺术家们纷纷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美国观众。他们说,宣传民族艺术品,这是一件大事,美国人民很喜欢我们的艺术品,了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就满足了。一位十岁的华裔小女孩从小生活在美国,由母亲带来看演出,她对剪纸尤为感兴趣,站在石俊凤的展台前不肯离开。石俊凤送了一幅剪纸给她,她才满意地离开。耶鲁大学剧场舞台主管Kito拿着属于他生肖的虎年画,非常地高兴,他说:自己从没有去过中国,不过他的朋友去过,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艺术品,他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到中国去看看,到能产生这么多类型艺术品的国家去看看。

  22日,“今日中国”艺术周来到哈佛大学,剧场在哈佛大学纪念堂内,这个教堂式的建筑的走廊两侧,用大理石铭刻着为国捐躯的毕业生的大名,他们牺牲的时间都在19世纪。音乐厅是纯木制结构,古老而庄严,观众席上中下两层呈半圆形。舞台很小,但声响效果很好。中国文联在组织这次演出时,就考虑到了这些条件,因而在策划之初就确定了演出的节目一定要小而精。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策略是非常成功的。例如民乐独奏,一般来说,国内的晚会演出很少选择这样的形式,可恰恰在美国,民乐独奏出乎意料地受欢迎,是每场演出中掌声最长的节目。而这样的节目,不需要很复杂和豪华的舞美和灯光,是靠艺术家自身来打动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这次演出并没有大牌演员,演员团队非常年轻,基本上都是“80后”,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反映今日中国之艺术,应该由艺术家中的青年实力派来反映,尤其在对外宣传中,他们更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现在和未来。这次演出还注重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例如在舞蹈节目的选择上来说,既有古典传统的《荷花赋》,又有融入现代舞技法的《水墨天书》《扇舞丹青》。杂技节目虽然传统,但是经过现代风格的编排。民乐更是如此,既有传统的《妆台秋思》,又有根据意大利小提琴曲改编的《查尔达什》。此外,这台节目还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新疆的歌舞、蒙古族的长调、佤族的舞蹈、彝族的音乐,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深受国外观众的欢迎。

花絮

  友谊与文化

  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文化上的交流,反之,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助于两国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在美国采访过程中,记者见证了缘分的妙不可言。

  王影很喜欢蒙古族演员乌日娜、布仁巴雅尔和诺尔曼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她和男友Peter守候在耶鲁大学剧场外,见到了这几位蒙古族歌唱家。当她向布仁巴雅尔述说自己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时,谈起了她在网上看的参加《中国达人秀》的蒙古族男孩乌达木演唱的《梦中的额吉》。布仁巴雅尔当即拿出手机,给王影看乌达木的照片。原来,乌达木正是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的干儿子。王影激动地叫了起来。她说,每次她看乌达木演唱《梦中的额吉》都会哭,蒙古族音乐是很能打动人心的。而她的美国男友Peter是她在北京认识的。他最喜欢的节目就是二胡独奏。其实他也说不上来究竟喜欢二胡的什么。他在北京的时候,只要一去公园,经过有二胡弹奏之地,就会停下来静静地听上一阵。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Juli曾经四次去过中国,但她仍然对这场演出展现出的中国艺术的丰富性感到惊讶。她说,在美国人心目中,中国人工作努力,非常勤劳,但是看了“今日中国”艺术周的演出,相信美国人会发现中国人的另一面,中国艺术的优美、中国人的幽默……中国人艺术化的形象让人感到新鲜。尤其是多民族歌舞让人印象深刻。一般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多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并不了解。晚会呈现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这也许是他们之前并不了解的。巧的是,陪伴她来看演出的女孩徐曼来自中国,她们的缘分是在四年前的北京结下的友谊,今天友谊仍在美国延续着。

  意外之坎迈过去

  用天津市杂技团副团长国庆丽的话说,这次“今日中国”艺术周活动就是“一顺百顺”,有个什么小坎也很容易迈过去。在耶鲁大学剧场演出前,杂技演员来到剧场里彩排,剧场非常美,但由于这是个老式的音乐厅式的剧场,整个舞台向台口有略微的斜角。这就给杂技演出带来不小的问题,尤其是这次带来的两个小型的杂技节目都是以平衡性为主的,脚底下不平,可就非同小可了。

  《顶花坛》的演员在彩排时间紧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不需要在彩排的时候演完整个节目,只需要对好灯光就够了。由于耶鲁大学舞台的特殊性,王磊、王松、何然、刘腾龙等演员们在时间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在舞台空闲的时间插空上台练习,尤其是在几个需要360度旋转的地方多排了几遍,找准舞台的感觉。《三人滚杯》的平衡相对来说就比较好找,只需在三个女孩董寅、张倩、孙胜晟表演的荷花台下垫了一张木板,就基本保证了女孩们表演平面的水平。

  演出非常顺利地进行,可还是意外发生,董寅在搬道具时,不小心让道具砸着脚了,要是弄不好就会影响演出。巧就巧在这了,负责接待艺术团的男孩是杂技团的天津老乡,他迅速地找来冰块,先让伤处冰镇,然后他马上去买了药;其次,下一次演出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安排在了下周六,董寅有一周的休息时间,双管齐下,这个意外也并没有影响整个艺术周的节目演出。

  家人幸福相逢

  乌日娜称这次的演出是最幸福最开心的一次演出。在这里,她不仅和丈夫布仁巴雅尔、女儿诺尔曼同台演唱,而且是女儿2011年到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上学以来首次到美国看望女儿。三人在美国演唱《吉祥三宝》,就如同他们一家的幸福美满一样,接着他们还选择了一首蒙古长调演唱,这两首歌一首欢快一首悲凉,充分展现蒙古族人的性格。诺尔曼说,没有想到蒙古族的音乐在美国这么受欢迎。有布仁巴雅尔的粉丝专门来看演出,这些粉丝在演出结束后来到后台,争相找他们合影。巴仁布雅尔也说,这些粉丝在美国练太极时,用的就是他的歌曲《天边》。有一家三口还专门从中国定制了蒙古袍,在一些社区、学校的业余活动中表演过《吉祥三宝》。

  诺尔曼在考入伯克利音乐学院之前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教育,但她从小喜欢音乐,学习过钢琴,写过小歌,她最终选择伯克利,主要是因为感觉到美国文化更具有包容性,教育也是如此。在这个学校里,像诺尔曼这样的学生还有不少,他们进校后才从头学起。但他们真心喜爱音乐,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学习上。乌日娜和巴仁布雅尔此行顺道参观了伯克利音乐学院,发现学校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条件太丰富了,学生们有任何想法都可以立即实现。

观点

  李冬子(东方演艺集团编导)

  来之前就很期待到纽约百老汇去看演出。在国内只能从网上看到一些花絮或是视频的片段,但这与到现场看演出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一到纽约就抓紧晚上的时间去看演出。看了《蜘蛛侠》和《Fuerza Bruta》。《Fuerza Bruta》的演出我早就期待万分,看过以后觉得非常捧。这是带有实验性的演出,在观众的头顶上有一个游泳池,有时演员在水中表演,有时演员在你身边和你互动,它对于空间的运用、舞台表演区域的自由对我都很有启示。演出时,观众没有座位,都站着,不仅如此,有时让你散开看,有时让你蹲下看。有点类似夜总会的演出。回国后,可以尝试这样的演出,有点小剧场话剧的感觉。另类、形式新颖,年轻人喜欢。

  《蜘蛛侠》的投资有两亿美金,舞台的空间运用和威亚技术是世界顶级的。《蜘蛛侠》属于商业类的,就是给人们感官刺激。他们的演出定位十分准确,商业就是商业的演出,艺术类就是艺术类的演出,交响类就是交响类的演出,每个演出都有自己的细分市场。

  中国一直在学习模仿百老汇,可能一些技术很难带入剧中。但是中国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引进了很多剧。室内的有澳门的《水舞间》马上要到内地来,室外的有张艺谋陈凯歌搞的实景演出,都是大制作。这些大片似的演出在中国会越来越多。像《妈妈咪呀》就是把台词歌词全部翻译成中文,一演就是几百场,非常赚钱。但是赚的钱中很大部分支付给了美国的版权方。中国的市场已经引起了百老汇的注意。上次我在北京看《阿依达》的时候,碰到一个演出商就告诉我,他想把百老汇正宗的一线演员一线音乐剧带到中国来,因为以前来中国唱《猫》等的团队很多只是三流团队三流演员。可以说,中国的演出与国外的演出的差距正在缩小。

  与美国舞台方面的人士合作的感受也很深,他们工作很细致,在前期一旦排好了,演出时就不会出什么问题。在走台的时候就要把你的要求全部告诉他,他会在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贴一张条,以确保演出时万无一失。美国设备是用CD播放音乐,而CD容易被损坏,所以所有的音乐我们都有备份。这些准备工作我们都做在前面了。

  姚新峰(上海民乐团二胡首席)

  在这次演出中,我特意选了《查尔达什》。这是一支匈牙利舞曲改编的意大利小提琴曲,它比较欢快。所以我没有原封不动地照原谱拉,我喜欢来点现场发挥,有时候甚至改一下结构。这首曲子就比较容易改,如果是那种非常传统,相对比较慢的,很规整的曲子,可能不适合改来改去,就得遵从原作。这首曲子本来就是大家很随意地在跳舞,而且像欧洲或是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有点像我们西藏新疆的音乐,可塑性很大。这也是我喜欢这个曲子的原因。变来变去怎么拉都好听。变个风格来拉也会很有味道,很有意思。我想国外的年轻人会喜欢我这样拉这首曲子。

  当然选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原因:国外观众熟悉。让国外观众有个直观的感受,原来小提琴曲也能改成中国的乐器来拉,效果很不错,而且中国的二胡演奏家还能让它焕发出新的青春。另一种表现方法,完全截然不同。也许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中国乐器表现外国曲目恐怕不一定表现得好。我说不一定。首先要把国外的曲子风格内涵掌握清楚,在掌握好的基础上,再利用中国乐器的特性、表演的特性,通过有机的、巧妙的组合来完成。

  为什么有的中国演奏家演奏外国曲目,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呢?因为他是用传统民间的感觉去拉,用纯中国化的表现方式去演奏人家的东西,那么这就行不通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乐器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用这种方式去演奏,外国人只是会觉得这很好玩,原来中国乐器也能演奏,但引不起他们的共鸣。用中国乐器演奏时,要尽量靠近外国观众,要有机地结合,达到用中国乐器演奏西洋乐曲也能打动我的心,而且还带来新的感受,这就算是成功。

记者观察

文化的魅力

抹平华人心底的焦虑

  征服一个男人,首先要征服他的胃。了解一个民族,可以从他的饮食开始。邻桌的三位外国男士点了一个凉菜,三个热菜,分别是夫妻肺片、辣子鸡丁、辣溜鱼片和水煮牛肉,红彤彤的颜色,让人看了也禁不住食指大动。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一家地道的四川馆子里,连作为标准的中国人的我们,对这三个外国男士吃辣的能力也自叹弗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美文化的鸿沟就因此被轻易地填平,但我想,享受着中国美食的他们,多少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好,感受到中国人爽朗的性格。传播中国美食文化,也许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2012“今日中国”艺术周也是如此。

  9月15日至22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今日中国”艺术周来到美国,活动分别由演出和民间艺术展组成。不少观众表示,明年还希望看到。活动的第一站是纽约的林肯中心,第二站是耶鲁大学,第三站是哈佛大学。由于林肯中心是非常正规的音乐厅,对于观众的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因而第一站与后两站的观众成分有着极大的不同。后两站的观众中儿童少年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以至于在耶鲁大学的演出中,上海民乐团的首席二胡姚新峰在演奏第二支曲目《赛马》前,不得不停顿了一分钟左右以待哭闹的小观众安静下来。这些小观众大部分都是华人移民的后代,他们往往跟着父母或是朋友的父母来,甚至有两个大人带了五个小孩来看演出,有的还将一岁以内的孩子带来。这些华人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太小,可能很难安静地看完演出,但还是把他们都带来了。从这一举动就能看出这些华人移民心底的某种文化焦虑。

  过去,人们把二代华人移民ABC(Ameracan-born Chinese)称作“香蕉人”,他们只有皮肤是黄色的,其他与美国白人无异。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灿烂的多民族文化,也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和处世原则。随着华人移民向美国各地扩散,不局限在一些传统的华人聚居地,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失去族群联系,中国文化传承问题会日益突出。如果自己的下一代彻底成为外国人,那么这一代移民心底失去根的感觉则更为强烈。中国文化的传承在美国华人社群中的呼声越来越高。

  耶鲁大学演出结束后,一位女士带着女儿正等着和杂技演员合影,这位雷女士每逢当地有中国演出,都会为三个女儿买票观看,因而几个女儿本身就喜欢中国文化艺术,大女儿已经20多岁了,还是从朋友那赶来。当然也有另一方面的例子。看完在哈佛大学的演出后,记者看到一位男士带着三个女孩一个男孩正在等着与演员们合影。他是从广西北海移民到美国的,15岁的儿子中文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但是13岁的女儿却连一两句中文都说不好,其实两个孩子是一起上的中文补习班。这位杨先生说起女儿的中文就叹气,“没办法,女儿说不喜欢中文。我心里很着急。经常送她小礼物哄她学习,可是她还是不想学。”记者问那个正等着和维吾尔族演员西尔艾力合影的小女孩,看完这场精彩的演出后会不会有点后悔没有好好学习中文。她点点头说,这场演出激起了她学中文的兴趣。也许一时的兴致并不能让她坚持中文学习,但是谁又能否认,这场演出向她开启了一扇关于祖国文化的窗口呢?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当然,来观看演出的还有很多外国小朋友。其中,有一部分是由教授中文课程的老师组织他们来观看的。这些小观众看完演出莫不兴奋。他们喜欢的节目五花八门,基本上每一个节目他们都点到了。有的观众觉得民乐联奏《My heart will go on》比电影的原声音乐还要好。有个小观众喜欢上海民乐团汤晓风的琵琶独奏《彝族舞曲》的理由很怪,“因为他手指弹得很快”,这是从来没有看过琵琶演奏的外国孩子最直接的感受,他不懂中国民乐,但他感受到了艺术家高超的技术。这位小观众与他的伙伴20人左右,都来自麻省圣约翰私立高中,据带队老师史兴慧介绍,中文是该校正式课程,全校1000个学生中有130个选择了中文课程。她说,作为一名华人,身为该校的外语组主任,是非常让人自豪的一件事。

  美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在推动中文正规教育。康州纽黑文学区世界语文主管Dr.Defur从2006年开始推动学区内的中文教育。2007年开始在一个中学设立了中文课程,2008年开始设立正式中文课程,目前,有的高中班级每天都有一节90分钟的中文课程,其中有一所小学已经开设中文课程。学区内现在有91位世界语文教师,其中有8名是中文教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现在学习中文是一种时尚,而且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孩子们出于找工作、上大学等考虑,会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外语。Dr.Defur说,“观看演出是一种直接了解中国文化的好方式,只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会触动内心,孩子们才会对中国文化的结晶和中国艺术创造者有深切的体会。希望这样的演出不要只是偶尔举办,要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我们都能看到就好了。”

  比起Dr.Defur,广大华人的愿望更小一些,只是期待着明年能再会。

  我想中国文联的“今日中国”艺术周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小部分,随着多种合作形式的文化交流的实现,相信能达成海外华人的愿望。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