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我的家 ——“来自加拿大的成都旧影”背后的故事
艺术交流 VOL.02/2012|张亚萌
文幼章1898年出生在四川乐山,受父亲影响,成为一名牧师,在传教过程中,广泛接触四川民众。图为文幼章夫妇的结婚照
当年在四川工作的加拿大传教士的后代很多都是在四川出生并长大的,为解决这些传教士子女教育问题而开办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CS, 图为CS的孩子们
潘多拉在华西坝深得儿童宠爱
1921年,6个年轻人从温哥华前往中国,其中有的成为华西协合大学很有影响的人物
华西协合大学组织学生参加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乡村服务队活动
当年的传教士都喜着中国服饰

  • 文幼章1898年出生在四川乐山,受父亲影响,成为一名牧师,在传教过程中,广泛接触四川民众。图为文幼章夫妇的结婚照
  • 当年在四川工作的加拿大传教士的后代很多都是在四川出生并长大的,为解决这些传教士子女教育问题而开办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CS, 图为CS的孩子们
  • 潘多拉在华西坝深得儿童宠爱
  • 1921年,6个年轻人从温哥华前往中国,其中有的成为华西协合大学很有影响的人物
  • 华西协合大学组织学生参加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乡村服务队活动
  • 当年的传教士都喜着中国服饰
   

  友好使者潘多拉

  1938年3月,华西协合大学收到纽约动物协会的请求:“希望得到一只大熊猫幼仔,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一对幼仔。”由于华西协合大学和该协会有间接的合作关系,此项请求得到了重视。

  负责此事的华西协合大学生物学教授丁克生立即给山里的狩猎人写信。不久丁克生的夫人亲自到四川灌县(现都江堰市)的大山中带回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幼仔,宠物般地养在华西坝家中,并为它取名潘多拉。

  在华西坝,潘多拉深得孩子们的宠爱,在华西坝出生、生活和学习的Marion和姐姐Enid曾经与潘多拉嬉戏玩耍。

  1938年5月18日,丁克生的同事陈普仪教授利用回加拿大休假的机会,顺道将大熊猫潘多拉带到美国。此时正值中国抗战期间,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在陈普仪的精心照顾下,这只来自中国成都的大熊猫乘飞机到重庆,然后由重庆乘船经上海至香港,再搭乘海轮远渡重洋,于同年6月9日终于到达美国旧金山。

  潘多拉是1949年前在国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只大熊猫,1941年5月13日,潘多拉在美国去世。

  由潘多拉引发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许多年以后,潘多拉的后代同类已被视为中华国宝,受到万千宠爱,在世界各地传递中国人民的友情;同样,在100多年的光阴里,那些心怀信仰、远涉重洋、爱上成都的加拿大人,与中国的故事也从来没有结束过,他们与成都的缘分一直在继续。

  于是,就有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成都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大邑县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大洋彼岸的中国情怀——来自加拿大的成都旧影”展览,在这个汇集了加拿大友人所拍摄的500余幅老照片的展览上,潘多拉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成都与东方文明相融,他们有的是西方学问

  在镜头之外,则是三代加拿大人在成都的生活与故事。100多年前,一批加拿大友人来到中国的西南,在那里传播西医、兴建医学院、学习汉语、移风易俗。在数十年为中国传播科学、医学的同时,还留下数以万计的珍贵摄影照片,为当时的中国留下一笔珍贵的影像资料和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生命年华、学识技能和他们的家族感情都留在了四川。这些加拿大志愿者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怀着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来到四川安家落户,并为自己、也为在四川出生的子孙起了中国名字。在这里,他们开办了中国西部第一家西医诊所(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使西医走进四川百姓家;他们创建了医学和牙学为主、文理并重的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并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他们在办学、办医的过程中,传播了一些西方现代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知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他们为移风易俗而奔走、呼号,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用相机记录了当时的中国、当时的四川、当时的成都。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当他们和他们的子女陆续离开中国回到自己的国家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中国工作了数十年,有的一家两代甚至五代都服务于中国,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有的甚至把生命都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

  在多伦多与老友相聚,他们唱的是四川儿歌

  2007年春天的一个上午,中国书协顾问张飙、四川省外办退休干部向素珍和《北京青年报》摄影总监程铁良在北京聚会,向素珍拿出很多她交往的加拿大老人的祖父辈及父辈在100多年前来到四川拍摄的照片。“历史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这些老照片,我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张飙说:“那时正是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人民奋起抗争的时候,那时的国人还没有条件也无暇顾及摄影一类的事。加拿大朋友利用各种机会,将他们目光所及的现实拍摄下来。当年的随机之照,凝固了历史瞬间,成为今天的记忆。这些100多年前的珍贵照片,将久被湮没的历史突然直观、生动地呈献在我们面前,我们怎能不被震撼?”

  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中国西南当时的地理、民俗、民风、建筑,看到加拿大友人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也为了回报当年的加拿大友人对中国的贡献,5年多以前,一群中国的志愿者组成了“加拿大老照片项目组”,立志把这些照片展示给当代的中国人。

  这个项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CS孩子”们的热情支持。这些“CS孩子”如今已年届八旬甚至九旬。他们都出生在四川并在四川长大,幼年时就读于成都的加拿大学校(Canadian School),自称“CS孩子”。在离开中国半个多世纪以后,他们已走到人生中不再为功名利禄而执著的年岁,但是,他们却一直执著地在做一件事:每年10月中旬,这些散居在加拿大各地和美国的老人,自己开车或在儿女陪同下,坐着轮椅,到多伦多一家不显眼的中国餐馆,聚集在一起,品尝中国菜饭,拿出自己家族中珍藏百年的成都老照片、幻灯片以及有关中国四川地区的藏品,进行交流与回味,诉说心中永存的四川乡土情缘。这场于1936年由他们的父辈发起、由他们延续下来的多伦多聚会,如今已经坚持了76年。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