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2020-11-26 14:45:40 來源: 四川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記者邊鈺攝)

  中宣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有何動作?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的排譜係聯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于明年上半年結項。”該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教授介紹,新修《甲骨文字典》國家重大招標課題的公示也即將完成。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

  川大成立研究中心 專攻冷門“絕學”

  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已先行一步。

  針對古文字研究意義重大、學習難度大、研究門檻高、學術研究及人才培養並不特別理想的現狀,省委宣傳部去年推動成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中心協調返聘學科帶頭人彭裕商教授,面向全國引進人才、招收博士後,形成一個4人古文字研究團隊,力求做精做深古文字研究。

  有關專家認為,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對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的重視和發展。中心成立後,也立刻開始在培養後繼學術人才的同時,著手完成相關重大學術項目。

  四川大學的古文字和先秦史研究,由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徐中舒等老一輩大師開創,一直都是四川大學優勢學科。徐中舒師從王國維、梁啟超,是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其主編的《甲骨文字典》,不僅從字形、解字、釋義三部分對甲骨文進行解釋,還釋出許多新字,糾正了許多以往考釋工作中的謬誤,成為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是甲骨文研究的必備研究書。此後,四川大學成立的古文字研究室,與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並稱國內古文字研究的“四大重鎮”。

  甲骨文研究 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彭裕商教授介紹,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一大主要方向就是甲骨文研究。其中,甲骨文的排譜係聯工作已接近尾聲。

  甲骨文的排譜係聯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基礎工作。在對甲骨文進行釋讀研究時,研究人員往往要按不同的字體和卜人進行分類,再在同一類卜辭中劃分早晚。斷代分得越細,就可以更細地區分在哪一代發生了什麼事,更準確地反映甲骨文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而深入研究當時的卜法係統、卜筮制度及有關數術文化的內涵。

  從2016年起,已退休的彭裕商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的這個重點課題。按照進度,甲骨文排譜係聯工作明年6月結項,“目前看來我們的進度很正常,明年上半年將全部完工。”彭裕商説,這個課題,他帶著幾位學生一起做,“既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成長,也可以給學術界做點實事。”

  在進行甲骨文排譜係聯工作同時,彭裕商帶領學生繼續申報國家重大招標課題——新修《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1988年首次出版時,書中文字還是手寫體,一些甲骨文的字形不太完美。”彭裕商介紹,如今在電腦的輔助下,可以找最清晰的拓片,呈現出最真實的甲骨文字形;甲骨文之前只分了五期,現在也將對字形重新細化分組分類;甲骨文釋義方面,也將對含義、用法進行全面舉例分析。彭裕商説,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已産生很多新成果,有的補充了原有研究的不足,有的證明瞭原來的錯誤,急需將新成果進行補充,比如“祼”(音:guàn)字,以前被認為是“福”字,後來發現只有一部分被當成“福”字的甲骨文是“祼”,未來它們都將重獲新身份。“這本新修的《甲骨文字典》,將代表甲骨文當前新的學術研究水準。”

  據介紹,該字典的新修將持續5年。(記者吳曉鈴 吳夢琳)

  新聞延伸:甲骨文研究 學術界在哪些方面發力

  自1899年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文以來,歷代學者嘔心瀝血,已經釋讀出1000多個文字。如今,“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要求全面係統開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學術界都在哪些方面進行發力?

  專門從事古文字研究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吳毅強介紹,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目前學術界進行的大多仍是基礎性的工作,如從全國各地館藏甲骨文的整理,到甲骨文的摹寫、甲骨的綴合、分期斷代及相關工具書的編纂等,分類愈加精細。所有基礎研究工作的共同目標,就是釋讀出更多甲骨文字,以此解開30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歷史文化。

  甲骨現藏著錄的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帶領團隊,已持續該研究多年。因各種原因,甲骨文散布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很多原始實物沒有公布或者公布不全,該研究就是整合各地館藏甲骨文材料,整理的基礎工作在多家博物館、高校以及研究所等展開,對于甲骨的校重、辨偽有著重要意義。

  甲骨的綴合。出土的甲骨,因為龜甲破碎,影響後續釋讀。對甲骨進行綴合整理,就能把看似無用的材料變成新材料。100多年前,王國維先生就通過甲骨的綴合,訂正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商王世係的問題,並進一步確認了其可靠性。現在,清華大學的黃天樹教授帶領團隊正進行甲骨拼合,拼綴甲骨已達上千則。該團隊還一直在對甲骨拓片進行摹寫,收錄了甲骨文拓本、摹本等圖版以及釋文、索引的《甲骨文大係》即將出版。

  甲骨文工具書的編纂。四川大學等團隊一直在進行該項工作。其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商代甲骨法文讀本》,以甲骨文認讀形式,讓中國古老文明走向海外。

  甲骨文文字考釋以及殷商歷史的研究。吳毅強説,對甲骨文字的考釋,仍屬于甲骨文研究的基礎工作。目前,已經確認的甲骨文單字約4000多個,其中只識讀出1500多個字,剩余的難度很大。最近幾年,也有學者對零星文字進行考釋,但成果並不多見。至于通過甲骨文研究殷商歷史,則更需要大量的基礎工作。“不過多年來,已有相關學者利用甲骨卜辭對3000多年前的政治、軍事、禮制、文化以及天文、歷法等展開過深入研究。”

  研究“故紙堆”,究竟有何意義?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時表示,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而文化最基本的載體就包括文字,它構成了中國傳統學術的根基,也是中國精神、中國信仰的源頭,因此具有特殊意義。(記者吳曉鈴 吳夢琳)

【糾錯】 責任編輯: 李雪芹
載入更多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長江我的家
我的長江我的家

0101602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9544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