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2019-10-13 17:43:0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香港10月13日電  題: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新華社記者陸敏 白旭 姚遠

  九龍彌敦道,香港最繁華的商業街道之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裏,展示著各種各樣的國際大牌商品。矗立在鬧市街口的一個紅底金字的大型招牌——裕華國貨,格外引人矚目。

(圖文互動)(1)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矗立在香港九龍彌敦道的一個紅底金字的大型招牌——裕華國貨,格外引人矚目(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走進這家七層樓的商場,你可以找到浙江的毛筆、安徽的宣紙、江西的瓷器、天津的手表等來自內地的各種名優特産。在這裏,你可以到店裏開設的課堂跟老師學習潑墨,也能在茶藝廳品上一杯來自雲南的陳年普洱,還可以找老師傅定制一件正宗的海派旗袍。

  在國際大牌遍布、市場競爭激烈的香港,一家國貨店歷經60年而不衰,不僅在本港開了12家店鋪,還在海外開了4家分店。

  剛剛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70周年觀禮回來的裕華國貨董事長余國春説:“國貨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僅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國力的強盛,更越來越成為文化的承載。”

(XHDW·圖文互動)(1)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消費者在香港的裕華國貨購物(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時光留痕:特色國貨的“博物館”

  60年前,裕華第一家店鋪在中環開張。這是一個200平方米的雜貨店,主營來自內地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爺爺想在香港找一個地方把中國的優質産品賣到海外,開拓國家的外貿渠道,為國家多掙外匯。”身為余家第三代的裕華國貨董事總監余偉傑説,“裕華這個名字就是‘富裕中華’的意思,希望能夠通過經營國貨,幫助國家富裕起來。”

  1959年,余國春的父親余連慶以印尼僑領身份,應邀前往北京參加國慶觀禮,由此萌生了經營國貨的想法。

  當年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裕華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從內地進口貨品,在香港銷售,由于那時候實行配額制度,産品種類和結構都比較單一,而且進貨時間比較長,有時甚至需要提前兩三年下訂單。

(XHDW·圖文互動)(3)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香港裕華國貨董事總監余偉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現在就快得多了,從網上訂貨到收貨只要兩三個月,如果品牌在香港有代理的話,當天就可以拿貨。”余偉傑説。

  當初裕華經營的商品不到一萬個品種,而今,裕華僅總店面積就超過9000平方米,商品品種多達十幾萬個。走進裕華國貨,如同走進了特色國貨的時光博物館,從各地土特産、抽紗刺繡,到文房四寶、手表玉石,甚至中式家具,應有盡有。

(圖文互動)(4)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消費者在香港的裕華國貨購物(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文化尋根:找到回家的感覺

  在五層的旗袍定制區,70多歲的關師傅一頭銀發,脖子上挂著皮尺,正在制作一件粉底白花的無袖旗袍。“我已經在這裏幹了快50年啦。”關師傅在一絲不茍地畫著圖樣,老式的貨架上是一卷卷琳瑯滿目的綢緞。

  “越來越多的人對有文化底蘊的東西開始感興趣,具有東方文化魅力的國貨也越來越受到歡迎。”余偉傑説。有一次,韓國藝人全智賢悄悄來到裕華國貨,買了一枚中國印章。直到媒體報道出來,店裏才知道。

  為推廣中華文化,裕華國貨請來專業團隊訪問中醫大師、旗袍大師、金庸小説的插畫師等,對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和鑒賞,並制成宣傳片加以傳播。

(XHDW·圖文互動)(4)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香港裕華國貨的銷售員(右)和顧客交流(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以前的顧客主要是本地人和海外華僑,現在有很多不同膚色的外國客人慕名而來。”余偉傑説,“國貨對他們來説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這些顧客來自全球各地,他們喜愛瓷器、絲綢、中藥材這些接近自然、蘊涵東方智慧的商品。

  “國貨最大特點就是,中國人在這裏能找到文化的根,找到回家的感覺、記憶裏熟悉的味道。”余偉傑説。

  裕華國貨在新加坡開的分店已經營20多年,很多老顧客都是從內地或香港移民過去的中國同胞,他們到裕華買各地食品和各種醬料,買的正是那“熟悉的味道”。

  “國貨就像一碗媽媽煲的湯,你一定忘不了、放不下。”余偉傑説,“過去是向‘西’看,現在大家開始向‘東’看。國家富強不光是經濟上,也體現在文化和軟實力上,國貨可以擔當這個角色,成為文化的載體。”

(圖文互動)(2)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消費者在香港的裕華國貨購物(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創新求變:打造全球最受歡迎的中式生活館

  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消費習慣和模式已經悄然改變,為了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裕華國貨積極轉型,將品牌年輕化,同時開拓網上銷售,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受歡迎的中式生活館。

  在三層服裝區,記者看到一款改良過的旗袍,乍一看是傳統款式,圖案卻是撞色的拼搭,在拼接處還鑲了一道紅色的荷葉花邊。

  “我們找了六位年輕的設計師合作,要求設計作品有中國元素,我們提供地方展示和推廣他們的服裝作品。”余偉傑説。有意思的是,不少年輕顧客一開始是被時尚的設計吸引來店,對比之下,最後反而會選擇經典的傳統款式。

  為了培養年輕顧客,他們專門開發了一個品牌“喜裕”,為新人做新婚服務。“我們把中國結婚禮儀所需要的所有産品安排好,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余偉傑説。

(圖文互動)(3)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消費者在香港的裕華國貨購物(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在商場的五層,細心的顧客會看到一個可愛的“熊貓之家”:留胡子打領帶的熊貓爸爸、穿旗袍戴項鍊的熊貓媽媽、穿學生裝戴棒球帽的熊貓哥哥以及頭頂小蝴蝶結含著奶嘴的熊貓小妹妹。“我們是家族企業,所以設計了一個熊貓家庭做裕華的吉祥物。”余偉傑告訴記者。

  他們開發制作了包括公仔、茶杯、日用品等一係列文創産品,還每周在社交媒體上更新熊貓的故事,讓它們來幫忙推廣中國文化。

  記者採訪當日,裕華正在舉辦“中華國表展”。“很多老顧客專門來觀展,回憶起他們以前用票換表的往事,也來看看如今能登上太空的表是什麼樣子。”余偉傑指著一款在今年中國航太日期間發布的國産新表,表底是“天宮一號”。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國貨在全世界越來越有影響力。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國貨的黃金時代剛剛開始。”余偉傑笑著説。

(XHDW·圖文互動)(2)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消費者在香港的裕華國貨購物(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XHDW·圖文互動)(5)香港國貨老店:留時光之痕 尋文化之根

  消費者在香港的裕華國貨購物(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秋遊花海
金秋遊花海
湖南長沙:華燈上 夜未央
湖南長沙:華燈上 夜未央
新疆博斯騰湖畔秋景惹人醉
新疆博斯騰湖畔秋景惹人醉
脫胎漆器 匠心獨運
脫胎漆器 匠心獨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09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