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長春:“裏子”“面子”辯證法
2018-09-10 10:16:46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在長春的舊城改造中,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先地下、後地上,先功能、後景觀”的原則和時序

長春市伊通河畔的南溪濕地,治理後逐漸成為“城市之腎”

  2018年初秋,吉林省長春市伊通河畔的南溪濕地,波光粼粼。就在兩年前,這裏還是一片爛洼、沙坑和魚塘,充斥著生活垃圾和建築廢棄物。

  作為全國缺水最嚴重的城市之一,長春實現這一轉變並不容易。事實上,此前伊通河治理已有三十年之久。

  而伊通河的巨大變化,只是近兩年長春建城史上最大規模舊城改造的一個縮影:在這場係統化的城市改造中,長春既掙足了“面子”,提升了城市“顏值”,也優化了“裏子”,改善了城市治理運作的效能。

  一條河的接力

  從1986年算起,伊通河治理已進行了三十多年。但這項長春市多年的“一號工程”卻一直難以完美收官。

  “30來年治河的經驗告訴長春人,如果只治理一個區段,整個流域內的支流與另外區域的污水照樣會將幹凈區段再次污染。”長春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王世忠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破局的契機始于兩年前。

  2016年,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王君正實地勘察伊通河現狀後,明確提出在“綜合”二字上做文章,要對伊通河“全流域、全區段、全方位”實施係統性改造與建設。

  “全流域、全區段指的是治理范圍。”長春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基礎設施規劃研究部負責人王冬明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説。

  “全方位則指的是本輪治理不是以往單一的防洪與治污,而是從水質改善、防洪安全、景觀提升、交通完善、産業植入等方面多位一體、多管齊下。”王冬明説,水污染治理,表像在水裏,根子在岸上,不僅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個復雜的係統工程。

  “長春沒有同類經驗可以借鑒,只能邊學、邊幹、邊磨合。”他説,最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伊通河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組長,下設11個工作組、16個指揮部,建委、水利、規劃等各部門和相關單位“對號入座”,進駐指揮部現場辦公。

  “為了破解融資難題,我們採用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為了解決徵拆難題,我們通過航拍實時監控、與政法機關建立日常溝通聯繫機制。”長春市徵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桂林介紹説,長春的探索還包括“屬地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運作機制、“河長+警長”的護河模式等。

  如今看來,這是長春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治污最徹底的一次治理工程。

  為了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長春一方面“敞開門”通過規劃公示、微信平臺互動、電話回訪等多種方式讓群眾積極參與到治理中;另一方面對每一項方案堅持做到不經專家論證不實施、專家意見不一致不實施。

  比如,為了解決水從哪裏來,長春就研究比較了客水引進、中水回用、原水補充三個方案。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長春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據水利部數據,長春多年來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356立方米,僅相當于全國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2220立方米的16%。”王冬明説,水源問題是本輪治理戰役的突破口。

  如果不解決水的來源,即便將污水應截盡截、河床清淤幹凈,河道沉疴仍得不到根治。

  最終,中水回用成為各流域生態補水的主要方案。

  “諸如此類的方案論證還包括:調蓄池用人工手段還是生態辦法?僅中段流域我們就召開了20多次論證會,既邀請了外地院士,也邀請了有本地經驗的專家,拿不準就先試點。總之,要確保治理工程經得起歷史檢驗。”王冬明説。

  “像家裝一樣改造城市”

  如今的伊通河成為了貫穿城市的“綠色走廊”,而這,只是長春舊城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2016年,長春啟動了建城史上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提升工作。

  “這個決心不好下。”王世忠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説,舊城當改,但是內容繁雜、投入巨大、標準不一、眾口難調。

  “僅説這麼大的規模,最高峰時期,光一線施工就有一萬多人在大兵團作戰。工人怎麼保障?錯峰怎麼安排?一個小環節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出大問題。”他説。

  然而,長春卻迎難而上,提出“像家裝一樣改造城市”。

  在長春市南關區,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管理再到完工驗收,都組織了居民全程參與。

  “我們從全國200多家規劃院中招標了37家。這些中標的規劃院,被要求必須融入當地,在長春住下來,了解市民的文化和多樣化需求。”南關區委書記謝志敏向本刊記者介紹,按照一個街道一個規劃院的方式,社區幹部帶領設計院對商戶和老舊居民區逐一走訪,對各類問題係統梳理,逐個研究破解方法。

  “每一項設計方案都會反覆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們也會跟著施工隊監督。”南關區平陽社區曙光街道辦事處的居民馬明華告訴本刊記者,街道辦事處定期組織居民們學習施工管理、場地管理,他們也會跟著街道聘請的管理公司一起去查驗施工材料合格證、施工材料臺賬、進場建材證件、品質檢查和實驗報告等。

  “如果老百姓不滿意,項目還會推倒重來。”謝志敏説。

  比如,綠園區青年路新竹花園小區羅馬廣場,就在改造中叫停。

  “因為綠園區青年路街道社會監督員高金蘭發現,規劃設計圖雖然很美觀,但不方便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行走。”王世忠向本刊記者介紹,經多方研究討論,綠園區建好的部分當即拆除,該處規劃圖紙按百姓實際需求重新修改,並擇期復工。

  “群眾説好才是真的好。”王世忠説,“讓人民群眾在共用改革發展中不斷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已成為我們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先裏子,後面子

  “改造先裏子,後面子。”王世忠説,在長春的舊城改造中,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先地下、後地上,先功能、後景觀”的原則和時序。

  “看不見的地方更需要下大力氣。深埋在地下、看不見的地下管網,才是一座城市品質的重要體現。”他向本刊記者介紹,長春地下管網總計20343公里,亟需改造的老舊高危管網4207公里,70%集中在老城區。特別是小區排水、供水、燃氣等問題,群眾的投訴長期居高不下。

  “但是,地下管線復雜,天然氣、光纜線等相互交錯,有的建設年代久遠,地下資料不全,有的一點圖紙都沒有。”他表示,老百姓就看著我們一米一米、一棟一棟地在淤泥裏摸索著翻新,看了都説服。

  2017年,長春改造公用管網860公里,2583公里嚴重影響市容的電力和通信架空線實施落地或規范。

  裏子要狠下苦功,面子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比如如何確定城市的色彩?要充分考慮城市的歷史發展和色彩本身的特點等因素,同時還要確保城市的色彩、街道的色彩以及景觀的色彩保持和諧統一。”王世忠説。

  20世紀70年代,法國色彩學家朗克洛通過對諸多城市的研究,提出了“色彩地理學”學説,指出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個地區或城市的色彩。比如老北京的灰墻灰瓦和綠樹,透著古都渾厚、樸實、寧靜的文化底蘊。那麼,屬于長春的應該是怎樣的顏色?

  王世忠回憶起和謝志敏一起去哈爾濱看樓的往事。

  “我們從日出看到日落,不同的光線下,不同的角度,同一座樓的顏色都會不同。”謝志敏對本刊記者説,“我們看著哈爾濱,心裏想著長春。長春擁有大面積的森林、又有積雪覆蓋,所以考慮城市色彩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綠色與白色的和諧關係。比如偏暖的紅色,就會顯得具有生命力。”

  這可就苦了來長春接活的設計公司,既要接受當地的培訓,了解長春歷史、學習改造總規劃,還要和施工隊一起蹲守著看光線。

  “兩年下來,長春的幹部們既要跨部門聯動協作,要深入群眾為人們服務,也要和各種專家打交道。現在,我們對建築、規劃裏的門道算是門清了。有的精益求精,都快成了藝術家。”王世忠説。

  長春舊城改造新貌( 賈春文/攝 )

  菜園變花園

  居民樓的洗墻燈要用線裝的線條,商業樓盤的則要突出渲染。長春的舊城改造中處處體現著管理者的用心。

  城市變美了,市民們的生活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以前這裏垃圾成山,路上塵土飛揚,別説走路了,新衣服都穿不出來。”從農村來城裏準備安享晚年的丁大爺,兩年前還十分鬱悶,覺得城裏不如農村好,甚至萌生了搬回去的想法。

  如今,他樂滋滋地在小區裏認領了綠地,開始養花。

  “在家不用再忍受下水道的反味兒了,樓道整潔美觀沒有亂糟糟的管線了,發小廣告的人員不能隨意出入了,停車泊位大大增加了……”丁大爺説,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使他的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以前大家在小區裏私拉亂建種苞米,現在養花了;以前車外拋物一年有5000多人次,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以前大家擠公交,現在自覺排隊。”謝志敏向本刊記者表示,小區裏的菜園變花園,是城市文明的體現。

  “意大利道路寶公司的老總近日到長春洽談生意,他上次來還是五年前。這次他非常驚訝地説,沒想到長春變得這麼美,非常羨慕,我們聽了非常自豪。”謝志敏説。

  從過去插花式、零星單棟改造到如今集中成片的整體改造;從過去單純的改造房屋,到現在的配套基礎設施的全面改善;從百姓安居到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從簡單改造到文化概念的注入……長春,正在打造全國城市設計的“樣板間”。

  和市長一起“走遍長春”

  “前期改造好了,後期如何管好?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王世忠接受本刊採訪之後,匆匆趕往火車站,前去參與副市長周賀帶隊的“走遍長春”行動。

  從2017年4月20日起,長春正式啟動“走遍長春”城市精細化管理專項行動。專項行動由長春市城管委辦公室具體組織,從長春市建委、市容環衛局、園林局、規劃局和公用局等機關,抽調主要處室負責人和後備幹部,組成聯合工作組,利用周末時間,深入街路、居民小區和單位庭院。據了解,該項工作因實地開展問題排查,頗受市民歡迎。

  2018年,“走遍長春”專項行動工作組的組成部門由5個增至7個,增加了環保局、房地局,工作組由43個增到60個,參加人員由215人增至300人。

  “走起來發現問題,實地解決問題。”中央黨校教授岳亮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表示,“面對舊城改造提升工程這項艱巨任務,長春的各級城市管理者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無論是個人的業務能力,還是工作作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和優化。”

  “得到淬煉的幹部,必將強勁地支撐長春全面發展。”他説。2017年,長春以8%的GDP增速領跑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增速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2.7個百分點,全市經濟總量達到6530億元,比去年凈增544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358億元,同比增長10.7%,工業增加值2655億元,同比增長9%,在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首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長春依然保持了7.4%的GDP增速。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陳融雪/吉林長春報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美網:焦科維奇奪得男單冠軍
美網:焦科維奇奪得男單冠軍
甘肅金昌晚霞輝映花海 色彩繽紛
甘肅金昌晚霞輝映花海 色彩繽紛
收獲花生
收獲花生
湖南張家界:秋高氣爽忙曬秋
湖南張家界:秋高氣爽忙曬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40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