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無人機博弈加速升級-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20 09:45:16
來源:參考消息

全球反無人機博弈加速升級

字體:

  俄羅斯“克拉蘇哈”電子戰系統。

  美國海軍陸戰隊防空綜合系統。

  俄羅斯國防部3月11日稱,俄防空部隊一夜之間擊落烏軍337架無人機,創下自衝突爆發以來單次攔截數量新高。

  縱觀近年來的地區衝突,從納卡戰場上土耳其TB-2無人機的驚艷首秀,到中東戰場自殺式無人機集群對沙特關鍵設施的精準打擊;從俄烏衝突初期“海馬斯”系統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經典戰例,再到當前烏軍無人機集群戰術的運用,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屢屢建功。面對智能化、無人化戰爭浪潮加速湧來的態勢,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紛紛將反無人機作戰納入戰略布局,力求在未來戰爭攻防博弈中佔據主動權。

  加快&&戰略規劃

  在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技術的雙重驅動下,無人機已突破傳統武器效能邊界——單架察打一體無人機成本不足現代戰鬥機1%,卻可實現90%以上的戰場覆蓋能力。這種“費效比革命”倒逼各國將反無人機作戰提升至戰略維度。一些國家和地區組織從戰略層面出發,加強頂層規劃,完善組織架構,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全面強化反無人機作戰能力建設。

  美國連續多年&&措施,強化反無人機作戰體系建設。2019年,美國國防部指定陸軍牽頭負責各種反小型無人機項目,隨後成立聯合反小型無人機辦公室統籌相關工作。近兩年,美國國防部加快戰略部署規劃。從將反小型無人機劃入無人作戰系統部署計劃的重點建設領域,到&&反無人機戰略整合作戰手段,可以看出美軍對反無人機的定位已從戰術層面提升至戰略層面,以此提升反無人機整體作戰能力。

  俄羅斯在無人機防禦領域起步較早。2017年,俄軍組建反無人機電子戰部隊,同年底,在各戰略方向成建制組建專業反無人機部隊。俄烏衝突以來,俄軍反復在戰場上檢驗反無人機作戰水平,並不斷優化戰術編組,幾乎所有摩托化步兵分隊都配備了操作反無人機裝備的專業人員。目前,俄軍逐步構建起多兵種協同、多手段融合的反無人機集群作戰體系,形成了“偵、擾、掩、打”相結合的戰法。

  北約聯合空中能力中心2019年成立了反無人機專業小組,吸納情報偵察、防空反導、電子戰和網絡戰等領域專家,共同研究跨領域反無人機作戰問題。英國國防部去年公布了一項新戰略,計劃未來十年投入至少45億英鎊,加快各軍種發展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的能力。

  競相構建立體防禦

  面對無人機集群多向突防和察打一體機精準獵殺的雙重挑戰,單一攔截手段已難以應對複雜威脅。為提升反制效果,一些國家正綜合運用多種反無人機技術裝備,加快構建遠近銜接的立體防禦體系。

  美軍認為,應採用多層次系統應對無人機威脅。具體而言,通過運用雷達探測、電子對抗等技術手段,配合防空火炮、導彈和定向能武器等裝備,形成“分層且無縫”的反無人機作戰體系。美陸軍在建的六層防空反導體系中,專門劃出兩層應對無人機威脅,並將這一能力融入其他各層。美海軍也加緊推進一體化的防空建設。近期,美海軍陸戰隊在夏威夷部署首個海軍陸戰隊防空綜合系統,融合了干擾器、加農炮和機槍等手段,並在測試中成功擊落數十架目標無人機。

  俄軍為應對集群無人機的攻擊,將“電火一體”的反無人機作戰作為多層次空天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鎧甲”“山毛櫸”等多梯次防空攔截火力網外,以“克拉蘇哈”為代表的電子戰系統可對150千米內威脅目標實施通信鏈路和信道干擾,高能激光、微波武器則用來對30至50千米範圍內目標進行毀傷。即便無人機躲過前面的攔截,安裝在重要設施上的“穹頂屏障”系統,也可借助多種探測和干擾壓制手段,形成多層次電磁干擾場,使攻擊無人機最終失去戰鬥力。

  韓國軍方2024年推出的“無人機響應多層複合防禦系統”同樣採用了梯次防禦理念。不難看出,當前反無人機作戰正逐步與各國防空反導體系融為一體,在“大防空”體系內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實施有效防護。

  裝備發展不斷演進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對集群無人機的“狼群戰術”,各國正升級裝備應對新威脅。人工智能賦能決策系統、定向能武器構建防護屏障、模塊化裝備實現快速部署……反無人機作戰已進入“智技融合”的新階段。

  人工智能加速賦能。為實現對集群無人機的有效探測、跟蹤和打擊,人工智能與反無人機領域的深度融合成為趨勢。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去年為美陸軍前沿區域防空系統開發了人工智能增強功能,僅需0.25秒即可完成作戰決策,並自主選擇最合適的武器攔截無人機集群。為提升對自主飛行無人機的應對能力,俄羅斯將開發智能雷達和自適應干擾設備提上日程。而智能子彈、智能化巡飛彈也被認為是未來對付無人機的有效手段。

  一體化、模塊化趨勢明顯。未來,反無人機系統呈現集探測、跟蹤、干擾、攻擊於一體的發展趨勢。法國賽峰集團推出的“劫機者”反無人機系統,綜合運用雷達探測、光電識別等技術手段,在誘騙無人機方面表現出色。其模塊化的設計既可獨立部署為移動單元,也可與一些軍事&&的火控系統快速集成,為對抗集群無人機和單架無人機提供了靈活高效的解決方案。

  定向能武器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相比傳統攔截,激光、微波、電磁脈衝等定向能武器在打擊無人機集群方面具有打擊速度快、攔截效果好、效費比高等優勢,備受各國青睞。俄烏衝突中,俄軍成功使用“尋釁者”激光系統“燒燬”目標無人機。以色列也在研製“鐵束”高能激光系統,用作“鐵穹”防空系統的補充。

  小型化單兵裝備受到關注。近幾場戰場實踐證明,單兵反無人機裝備缺乏足夠對空警戒能力,很難獨自應對威脅。為有效提升步兵或小分隊應對無人機威脅的能力,各國都在加快研發便攜式反無人機裝備。美軍研發的單兵平板和穿戴設備,集成多種傳感器,結合遠端雷達站數據,能夠實時感知無人機威脅,為單兵裝備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當前,無人機攻防對抗已呈現“雙螺旋上升”發展態勢。從電子戰到定向能、從單兵裝備到體系對抗,反無人機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現代戰爭規則。可以預見,在智能化、無人化浪潮推動下,未來戰場將上演更多驚心動魄的攻防博弈。(石漢娟  肖燕青)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