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衝突看未來空戰的演變趨勢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2 08:36:50
來源:中國航空報

從俄烏衝突看未來空戰的演變趨勢

字體:

  引言

  毋庸置疑,俄烏衝突是有史以來無人機參戰最廣泛的局部戰爭。隨着戰鬥機、轟炸機和直升機等有人機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俄烏雙方無人機迅速佔據天空,不論是在偵察和監視,還是在遠程打擊,抑或是近程支援等方面,都顯示出無人機強大的戰場適應性,有效填補了有人空中&&缺失的空白,並極大拓展了無人機的戰術運用。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材料科學等技術推進,將會使無人機自主化、智能化等作戰概念成為現實。俄烏戰場上的無人機出色表現,能給現在的空戰思想帶來些許的實質性改變嗎?

  沒有空中優勢的較量

  按照美軍定義,空中優勢指的是:空中作戰不受敵方空中和導彈威脅,己方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可以展開行動的自由,空中優勢的最高等級就是制空權。這也是美國空軍期望的最高目標,海灣戰爭的結局充分展示了空中優勢在當代衝突中的關鍵作用與價值,也為其後的地區衝突空中對抗塑造了新的標杆。

  俄烏衝突爆發前,烏軍得到密報,遂迅速將防空系統轉移到安全地帶,為後續擊退俄空天軍奪取制空權的企圖奠定了物質基礎。由於俄烏空軍實力不在同一水平,烏軍主要以移動式防空系統作為空中對抗手段,採取“打了就跑”的策略,有效使用並保存了防空系統;相反,俄軍戰鬥機損失巨大,不能給地面部隊提供空中保護和火力支援,俄空天軍逐漸放棄了戰鬥機、轟炸機出動頻率。另外,北約提供給烏克蘭的便攜式導彈,也給低空作戰的俄直升機帶來致命打擊。經過數月較量,俄烏兩軍都沒有能力去實現空中優勢。於是,以TB-2無人機為主的空中&&率先脫穎而出,拉開了俄烏戰場無人機作戰的第一幕。

  在土耳其電子戰和北約信息支援下,TB-2先聲奪人,取得了摧毀數套俄軍防空系統、協助擊沉“莫斯科”號巡洋艦等戰績。隨着俄軍開始重視無人機應用,以及TB-2戰損增加,烏軍逐漸將眼光轉移到商用四軸小型無人機上,繼續在無人機大戰中引領着創新潮流。一方面他們將手榴彈、迫擊炮、反坦克炮彈等現成彈藥直接或改裝懸挂在無人機上攻擊對手;另一方面加裝紅外夜視儀等設備,拓展無人機夜戰能力。烏克蘭民間力量在政府引導下,也為無人機的研發、生産和使用提供了巨大支持。

  經過近3年較量,烏克蘭的商用無人機發展有一條脈絡主線:從無人機偵察、火炮校準與評估,到商用無人機彈藥投送或成為自殺無人機(亦稱:巡飛彈藥),再到FPV(第一人稱無人機)靈活機動的突襲。這些不同功效的無人機在空中優勢缺位的戰場舞&,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對於近程地面作戰,無人機使炮兵部隊原來30分鐘左右的瞄準、射擊和評估等作戰流程縮短為3~5分鐘,使火炮猶如長了眼睛,極大提高了作戰效能。

  由於缺乏直升機低空偵察和近距離火力支援,俄烏雙方依賴商用無人機,偵察周邊10~20千米範圍的敵人部署,然後採取行動。對於後勤補給線、彈藥或人員集結地,事先埋伏,待時機成熟時予以殲滅;對於塹壕內的守軍,應用裝配攝像頭、動力強勁的FPV無人機,從空中不同方向進行打擊。俄軍繳獲的一本烏軍FPV操作指南,竟給出了17種FPV戰術應用,包括集群協作、伴隨縱深攻擊、與投彈無人機配合、攻堅戰等。

  對於俄境內縱深和高價值目標,烏軍依靠遠程無人機(包括在目標地附近釋放的巡飛彈),取得了堪比巡航導彈打擊的效果,尤其是烏克蘭使用澳大利亞生産的紙板無人機,突襲俄羅斯境內機場,摧毀了4架蘇-30、1架米格-29等戰鬥機。考慮到紙飛機成本不過5000澳元,而蘇-30的製造成本就高達數千萬美元,此役將無人機巨大的成本效益,彰顯得淋漓盡致。

  這些無人機的戰術應用,豐富了陸軍的作戰概念。即使在沒有戰鬥機、直升機取得空中優勢前提下,雙方依靠無人機、便攜式導彈、高射炮和地面防空系統,也能為地面部隊的防禦和攻擊提供臨時性的中低空保護傘。俄烏戰場的實際,對於軍事鬥爭先行的空中優勢概念,也就是依靠高精尖的第五代戰鬥機取得制空權的認知,提出了挑戰。

  無人機對作戰空域影響

  俄烏戰場上,小型化、廉價化商用無人機的大量涌入,使得“Air Littoral”(瀕空空域)概念慢慢映入軍事觀察者的眼簾,它指的是:從地表到距離地表3500米以下的空域。而距離地表3500米以上到戰鬥機或轟炸機巡航高度(約9000~11000米),往往是成本昂貴、精緻武器&&如F-22戰鬥機爭奪空中優勢的空間。

  傳統空戰理論認為,制空權的得失決定於戰鬥機、轟炸機通常飛行的高空、中空空域,如果一方在高空、中空取得了空中優勢,也就相當於控制了從地表到戰鬥機或轟炸機巡航高度之間的所有空域。然而,隨着無人機技術的迅速擴散,活躍於低空空域的小型無人機、便攜式導彈以及徘徊彈藥,對中高空以下空域(通常3500米以下,即Air Littoral空域)的制空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即使己方戰鬥機成功奪取了中高空的制空權,其下方的Air Littoral空域仍存在着歸屬問題。現在,地面防空系統可以將電磁干擾、空基防空和地基防空等手段層層疊加,構成立體防禦體系。

  地面防空部隊採取“打了就跑”戰術,使對手無法定位並摧毀。這種獵殺戰鬥機的手段比以往更有挑戰性,因為對手沒有了空中優勢,戰鬥機反而可能成為對方獵物。而己方保持積極的空中存在,敵戰鬥機也不會輕舉妄動。俄烏戰爭表明:擁有以少量成本高昂、技術先進戰機為核心的空中打擊力量,是承擔不起大量損失的。

  為了避免中高空被擊落,戰鬥機可以試圖低空飛行,以規避雷達探測,然而這種戰術又會將戰鬥機直接送入Air Littoral空域,而Air Littoral空域是由防空系統內層保護的低空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射炮、地對空導彈、便攜式導彈、火箭彈和無人機。憑藉陸軍對當下地形和空域的熟知,防空部隊就可以誘敵進入中低空空中陷阱。另外,佔據Air Littoral優勢的一方,還可以利用廉價的、具有消耗性的小型無人機系統,使得敵方部分武器和人員失能。

  Air Littoral空域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無人機&&成本低廉,進入門檻低;二是作戰&&之間具有臨近性,最遠直線距離一般在20千米左右。Air Littoral概念的提出,豐富了無人機的作戰概念,也使得空中優勢不再是北約尤其是美國準備軍事行動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俄烏戰爭已經讓人們看到了即使沒有空中優勢,依靠無人機等低空&&,也可以剝奪對手空中行動自由。傳統意義上的高精尖武器重要性在下降,使得具有成本效益的武器,在消耗戰中可以堅持更久時間;相反,投入巨大時間和經濟成本裝備部隊的戰鬥機卻逐漸失去了作戰價值。

  Air Littoral概念,會使得陸軍更加重視這個空域。比如配備近程防空系統,包括地空導彈、無人機、反無人機、便攜式導彈等,依靠無人機遂行火炮校準與攻擊、偵察和監視、小口徑高精度彈藥投送、近距離支援(包括以垂直方式多角度)、貼身攻擊。此外,重新審視直升機在低空空域的作戰價值,原先由直升機承擔的偵察、近距離火力支援任務,可以賦予不同類型無人機完成,而直升機可以成為特戰小組、無人機空中投送、戰區佈雷和電子戰干擾等作戰中樞或&&。

  結束語

  綜上所述,依靠常規戰鬥機獲取空中優勢是不可持續的,而Air Littoral空域便是目前空中力量最活躍的舞&。俄烏戰場上雙方無人機此消彼長的背後,是新戰法、新概念的檢驗場。近距離觀察使我們更加關切:什麼樣的武器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什麼樣的戰術可以被複製到下一場衝突中?俄烏戰爭既有以往作戰戰術、技術和程序的繼承性,也有軍事思想的勇於創新和大膽嘗試。研究俄烏戰爭,可以使我們未雨綢繆做好未來軍事鬥爭的準備。(王立群)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