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制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1 15:46:31
來源:中國國防報

鴿子制導

字體:

  仔細看上面這張圖,一隻鴿子被人用皮筋輕輕地捆綁在支架上,僅有頭部可以自由轉動。鴿子的嘴上套着一個特殊的裝置,通過有規律的啄擊面前黑色屏幕上的圖案,似乎正在進行某項實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2024年“搞笑諾貝爾獎”授予的一個早期研究項目,這一項目主要“探討將活鴿子置於導彈內部以引導導彈飛行路徑的可行性”。這張泛黃的黑白照片,就是當時的實驗情景之一。

  在激光和GPS制導技術出現以前,想讓導彈準確擊中目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駕駛雙翼機作戰的飛行員,從飛機上用手丟炸彈攻擊地面目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隨着戰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不斷提高,這種做法已經完全行不通。如何提高轟炸機的高空轟炸精度,科學家們為此絞盡腦汁。

  當時,美國海軍提出一個解決辦法是給炸彈裝上可以活動的尾翼。當炸彈離開飛機後,通過微調其尾翼修正彈道,提高命中率。問題是在那個芯片尚未誕生的年代,如何在炸彈飛行過程中修正彈道?此時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解決方案:訓練鴿子完成這項任務。

  這名叫斯金納的心理學家稱,他可以訓練鴿子用嘴啄擊屏幕上移動的目標圖案,當鴿子完成訓練後,再將它們放進炸彈內部改裝出的小艙室裏。當炸彈被轟炸機投下以後,鴿子通過艙室裏的電子屏幕可以看到目標,這時它就會按照訓練時那樣,反復啄擊電子屏幕上的目標,控制電流信號的強度,影響作用於炸彈尾翼上的氣流,從而控制炸彈的飛行方向。

  雖然這一方案聽起來有些天馬行空,但美國軍方居然答應了,並且專門撥款用於驗證其可行性。拿到撥款的斯金納很快訓練出追着電子屏幕啄擊圖案的鴿子。為了提高可靠性,他計劃在每個炸彈內部放3隻鴿子,3隻鴿子面前各有一個電子屏幕,3隻鴿子的啄擊結果可以互相校驗,避免因一隻鴿子發揮失常而錯過目標。經過一年的訓練後,斯金納向軍方展示了模擬炸彈如何在鴿子的引導下準確擊中目標。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更可靠的雷達制導技術出現,軍方最終放棄了這一方案。

  二戰後,美軍曾短暫地重啟這一計劃,但最終放棄。此後,這一項目長期被束之高閣,直到被“搞笑諾貝爾獎”組委會發掘。這項看似離譜,卻不乏現實意義的實驗,是否會讓你會心一笑,同時也有所思考呢?(西南)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