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盛波)A股“茶葉第一股”IPO折戟。上周最後一個工作日,上交所發行審核網站公告顯示,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茶葉”)及保薦機構中信建投主動撤回在上交所主板IPO的申請,成為滬深北交易所上周唯一一家終止審核的公司。
與中國茶葉一道申報A股IPO的八馬茶業,在2023年9月底終止審核,轉戰港股,於今年1月18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登陸主板。一直以來,茶企在A股上市始終是難題,更多的上市通過港股上市或者新三板掛牌鏈結資本市場。如何借力資本市場突圍,最終實現做大做強,是擺在眾多茶企面前的一道課題。
多家茶企IPO進行時
中國茶葉是中國第一家國有茶葉公司和貿易系統中最早建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內銷業務。2006年公司(註冊商標:中茶)經過國家商務部的審批,被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茶葉2020年6月18日向證監會申請主板IPO,後於2023年2月28日註冊制平移至上交所審核。2023年3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出問詢函,但之後中國茶葉一直沒有對問詢進行回復,直到2025年3月21日的一紙終止審核公告,結束了漫長的IPO之路。
儘管公司歷史悠久,是茶葉行業企業標準的“領跑者”,擁有部分優勢産品的市場佔有率高、全品類運營的業務模式、行業領先的茶葉專家和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等優勢,但也有整體市場佔有率不高的劣勢。同時公司茶葉原料成本佔營業成本的比例較高,如果茶葉原料市場價格受氣候原因導致的茶葉減産、行業競爭加劇等影響而發生大幅波動,公司經營業績也將因此面臨大幅波動的風險。
與中國茶葉一道申報IPO八馬茶業,在A股市場經歷同樣一波三折。有着“高端中國茶全國銷量第一”稱號的八馬茶業,早在2013年八馬茶業就曾謀求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而後2015年在新三板短暫掛牌後於2018年摘牌。此後,八馬茶業又於2021年、2022年向深交所創業板、主板分別發起上市申請,但最後均主動撤回。
在衝擊A股接連失利後,八馬茶業將目光轉向了港股。2025年1月18日,八馬茶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登陸主板。再度開啟IPO前夕,八馬茶業獲得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團旗下昇望基金6900萬元的Pre-IPO輪投資。
就在此時,八馬茶業接到證監會的一紙公告。證監會國際司公開發布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顯示,邁威生物、八馬茶業等10家企業被要求補充相關材料。其中,八馬茶業被要求補充公司歷次增資、股權轉讓價格及定價依據,是否實繳出資,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資義務、抽逃出資、出資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以及前期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的詳細情況及終止掛牌原因,前期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具體情況及撤回原因等信息。
茶企如何借力資本市場實現突圍
縱觀整個資本市場,茶企內地上市成功者寥寥無幾。
瀾滄古茶曾與中國茶葉同年申報IPO,但在上會“前夜”申請撤回申報材料,繼而轉戰港股市場,2023年底港交所上市。然而,上市後即業績變臉,根據該公司發布的業績預警顯示:其預計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0%至32%,股東凈虧損約為0.96億元至1.2億元。
此前在港股上市三家茶企——坪山茶業、龍潤茶和天福茶,其中坪山茶業、龍潤茶都是通過“借殼”登陸港股,只有天福茶通過IPO發行上市,茶企上市難度可見一斑。
2016年-2017年,新三板上曾經聚集了茶葉類掛牌公司將近30家,包括謝裕大、七彩雲南、天池股份、茶乾坤、白茶股份等,紛紛與2018年左右摘牌退市。
茶企IPO紛紛折戟其實早在意料之中,2023年8月底,證監會公開表態收緊IPO後,“衣食住行”相關行業開啟了大面積撤單,與中國茶葉一道申報IPO的八馬茶業就在2023年9月底終止審核。
另外,從茶葉本身而言,長期以來,我國茶葉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仍存在大量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産企業及小型茶企,而産品種類豐富、銷售區域覆蓋廣的規模性企業屈指可數。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2021年參與調查的184個企業樣本(包含省部級龍頭企業9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42家,地級市龍頭企業16家)中,2021年茶葉總銷量約為38.02萬噸,佔國內茶葉內銷量(不含進口茶)230.19萬噸的16.52%。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信息,作為中國茶産業的先行者和領軍者,中國茶葉的主要茶類産品如黑茶、烏龍茶、紅茶、白茶等,市場佔有率僅在0.5%-2%之間。八馬茶業的市場佔有率也不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照品牌偏好度計算,八馬茶業在中國茶葉市場及高端茶葉市場均排名第一,其在中國高端茶葉市場的份額,從2019年的1.00%提升至2023年的1.70%,取得了“高端中國茶全國銷量第一”的市場地位。
傳統的茶行業運作模式主要為家庭作坊式種植、生産、銷售,主要特點表現為區域性強、生産規模小、品質標準差別大以及傳承性較差。市場集中度低,業務過於分散是全行業面臨的重大問題。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各家公司的收入及利潤無法達到一個較高水平。更多茶葉生産企業所面臨的會是公司業績處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想要更進一步又底氣不足,與那些真正成規模的公司無法相提並論,因此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另外,産品缺乏統一標準、難以實現規模化布局等劣勢,茶企即便上市成功,也讓投資者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和利潤上升空間缺乏想象力。
某券商消費品領域研究員認為,茶企若想或則資本市場青睞,必須開啟規模化布局之路,從而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和市場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