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5日電(黃海榮)近日,甘李藥業公布2024年年報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24年甘李藥業預計凈利潤為6億元至6.50億元,同比增加76.44%至91.14%;扣非凈利潤為4.10億元至4.60億元,同比增加37.97%到54.80%。甘李藥業CEO都凱在接受採訪時&&,胰島素納入國家集採是大勢所趨,公司順勢採取“以價換量”策略,擴大國內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推動市場主流胰島素産品迭代升級,公司盈利增長預期明朗。
國家集採加速胰島素代際升級 “以價換量”重塑市場格局
胰島素是應用歷史最長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從20世紀20年代至今已更迭三代,從動物源胰島素(一代胰島素)到重組人胰島素(二代胰島素),再到重組胰島素類似物(三代胰島素),代表胰島素藥物技術三次里程碑式的進步。在胰島素被發現100周年之際,2021年11月國家醫保局展開第六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胰島素專項)工作,首次將生物藥納入集採範圍,涵蓋臨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島素,價格平均降幅48%,極大減輕患者醫療費用負擔。
作為國內掌握産業化生産重組胰島素類似物技術的公司,甘李藥業積極參與首輪集採,旗下6個競標産品(1個二代胰島素、5個三代胰島素)全部中選,價格平均降幅達65%。其中,2個三代胰島素甚至報出最低價。“這一決策的成效已逐步顯現,搭乘國家集採東風,三代胰島素銷量顯著增長,有效推動市場上三代胰島素的推廣和普及。”都凱介紹稱,集採降價後,療效和安全性更好的三代胰島素,成功實現對二代胰島素産品的迅速替代。全國三代胰島素使用量佔比,從58%提升至70%,基本與歐洲國家胰島素用藥結構趨近。
同時,集採為國內胰島素企業贏得更多市場空間。由於胰島素産品技術壁壘較高,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三大外企長期佔據國內胰島素市場主導地位。在藥品集採前,諾和諾德、賽諾菲和禮來合計佔據我國胰島素市場約70%左右的市場份額。藥品集採後,根據2024年4月的胰島素專項接續採購文件中的醫院報量,國産胰島素份額提升至約45%,外資胰島素市場份額則下降至約55%。
憑藉集採低價産品,甘李藥業獲得大量進院機會。據統計,兩輪集採後,公司的新准入醫療機構數量近萬家,目前全國進院醫療機構總數已達3.9萬家(不同産品覆蓋相同醫院計為一家)。從銷量看,集採執行前的2021年,公司胰島素年銷量僅 3 千萬支左右,集採後,2023年銷售量超7千萬支。
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2021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2011年-2021年十年間,我國糖尿病患者由0.9億人增加至1.41億人,增幅達到56.67%,且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最多的國家。根據預測,預計到204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將超過1.75億人。由於糖尿病患者基數大且需要長期服藥,而目前我國胰島素滲透率僅為7%,相較於美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滲透率超20%,我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國元證券研報分析稱,面對廣闊的國內市場需求空間,伴隨市場份額快速提升,甘李藥業等企業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國産胰島素加速走向國際舞& 推動産業鏈共同出海
在海外市場方面,甘李藥業早在2005年就開始推進國際化戰略布局。在歐美等主要胰島素市場,甘李藥業的甘精、賴脯和門冬三款胰島素注射液類似藥的上市申請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以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受理,並在歐盟獲得GMP批件。都凱介紹稱,根據2018年甘李藥業與跨國制藥巨頭山德士(Sandoz)簽署的三款生物類似藥授權許可協議,山德士將在藥物獲得批准後,進行藥品在美國、歐洲及其他特定區域的商業運作,由甘李藥業負責藥物開發(包括臨床研究)及供貨等事宜,這些布局將在未來有望快速提升甘李藥業海外市場份額。
在新興市場,三代胰島素的價格顯著高於二代胰島素,限制了三代胰島素的可及性。甘李藥業的生物類似藥,相較於歐美國家進口原研藥,兼具安全有效且平價的特性,甘李藥業抓住三代胰島素迭代機遇,以物美價優的産品,滿足新興市場的需求。
2024年,甘李藥業海外新興市場拓展成效顯著,國際銷售訂單增加,2024年1月至9月國際銷售收入2.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7.63%。其中,第三季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72.10%,在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家的銷售金額增長顯著。
甘李藥業出海主要採取製劑生産本土化和經營本土化兩大戰略,陸續在南美、東南亞、中東、北非以及俄語區等主要新興市場建立了國際化商業網絡。
在産業鏈中,制藥企業處於核心地位,集採和出海雙驅動帶動胰島素銷量提升,同時惠及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制藥設備等上游産業。“中國企業出海正在從産品出口到技術轉移,進而到價值鏈出海階段,”都凱説,“作為胰島素行業的鏈主企業,我們提出‘以量提質’的協同發展思路,帶動供應鏈企業同步質效提升,在ESG等方面全面接軌國際標準,實現産業鏈上下游共同出海。”
自研創新藥海內外雙線推進 GLP-1雙週製劑臨床表現優異
“在國內業務穩健增長、海外市場拓展有效推進的發展態勢下,甘李藥業將未來押注在‘新藥技術研發’上,”都凱介紹説,甘李藥業的研發主要聚焦於代謝領域,創始人甘忠如在去年股東大會上説,“甘李藥業的終極目的是在胰島素、糖尿病和代謝病領域做中國第一甚至全球第一。”財報數據顯示,甘李藥業多年保持高額研發投入,2021至2023年,研發投入均超5億元人民幣,三年累計投入18.49億元人民幣,佔2021年至2023年累計營收比重達23.32%,在國內同行中位列前列。
據公告披露,甘李藥業自主研發的GZR18正在中國開展Ⅲ期臨床試驗,於2024年年底成功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GZR18是甘李藥業自主研發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長效受體激動劑,旨在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及肥胖/超重個體的體重管理。
GZR18注射液(博凡格魯肽)作為GLP-1受體激動劑,能夠通過激活胃腸道GLP-1受體使胃排空減慢,並激活下丘腦等部位的GLP-1受體增強飽腹感並抑制食欲減少食物的攝入量,進而減輕患者體重。作為潛在的全球首個GLP-1雙週製劑,目前GZR18注射液的臨床數據顯示出相較司美格魯肽更優的減重效果,且博凡格魯肽是雙週製劑,因而更方便患者使用,且療效持續時間更長。
都凱介紹説,“我們在國內市場和歐美市場同步推進創新藥的研發和臨床,目前GZR18注射液(博凡格魯肽)也已獲得美國FDA批准進行與禮來公司産品替爾泊肽頭對頭的Ⅱ期臨床試驗。
此外,GZR4(第四代胰島素)和GZR101(預混雙胰島素復方製劑)兩款1類創新藥(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即全新的藥物)在降糖II期臨床研究中達到主要終點,均取得積極結果。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甘李藥業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創新研發能力正逐漸顯現,未來將有更大機會進一步拓展市場。
綜上,甘李藥業以價格換空間的果決,在集採的激流中錨定龍頭之位,將外資巨頭的壁壘撕開一道裂口。在海外,甘李藥業用性價比的“星火”點燃亞非拉大陸新興市場的需求,而望向歐美高地的目光裏,正醞釀着一場從“跟隨”到“並跑”的遠征。 “目前我們是國內胰島素龍頭,”都凱説,“現在在每個方向邁出的一小步,都是在豐盈羽翼逐漸褪去舊殼,以技術創新為翼,向與國際巨頭比肩的高地邁進。”
甘李藥業以政策為帆,以創新為槳,在産業升級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構成中國經濟韌性突圍的微觀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