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智融合,健康未來”為主題的2025首屆智慧醫療産業生態發展對接會27日在杭州舉行。本次會議由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字醫療專業委員會、西麥克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杭州市會展集團聯合主辦,作為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簡稱“數貿會”)的重要配套活動,匯聚了來自政府機構、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領先科技企業及投資界的近200位專家學者與行業領袖,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大數據、算力基礎設施等數字技術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路徑,推動智慧醫療産業生態協同創新。
圖為朱同玉致辭。新華網發
會議期間,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智能醫學研究院院長、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朱同玉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與醫療深度融合的前景與挑戰分享見解。朱同玉指出,智慧醫療將在未來5至10年內深刻改變現有診療模式與醫院形態,推動醫療體系從“以醫院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
朱同玉認為,智慧醫療是“顛覆性的技術和手段”,不僅能提升診療精準度,也將大幅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通過數字化&&、數字分身等技術的應用,患者可提前預知就醫流程,醫生工作效率也將顯著提高。
在談到AI技術在醫療領域落地的難點時,朱同玉指出,當前最大挑戰在於“數據的開放性與流通性”。他強調,醫療數據目前仍存在“分散、割裂”的問題,即便在同一醫院內部,檢驗、影像、門診等系統之間也未能實現真正打通。“讓數據流起來、動起來,是未來需要攻克的重點。”朱同玉&&,應在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推動數據分級分類開放,將個人身份信息與醫療數據物理隔離,使脫敏數據成為可共享的公共資源。
朱同玉介紹,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通過橫向整合醫院、高校、企業等資源,促進智慧醫療領域的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形成“學—研—用”閉環,助力技術落地與生態構建。
朱同玉認為,中國在人才、算力、數據規模等方面具備優勢,處於全球智慧醫療發展的領先水平,應持續加強國際合作,通過交流互鑒實現“1+1>2”的效應,共同推動智能醫療服務百姓健康。
隨着數字技術與傳統醫療加速融合,智慧醫療正逐步從理念走向實踐。朱同玉指出,在推進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築牢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底線,才能真正讓智能醫療造福於民,邁向更加公平、高效、人性化的健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