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電影《志願軍:浴血和平》在京舉辦首映,導演陳凱歌攜眾主創出席,為觀眾揭開《志願軍》三部曲&前幕後的點滴。首映當日發布“萬眾一心”三部曲幕後群像特輯和三部曲系列海報,特輯通過一系列幕後製作數字,揭示《志願軍》系列5年的創作初心和歷程。海報則用三部電影中的“名場面”,回顧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三載四季。
在現場,總出品人、總監製、總發行人傅若清,導演陳凱歌,出品人、總製片人陳紅,編劇張珂,演員張子楓、宋佳、朱亞文、陳飛宇、彭昱暢、郭濤、周政傑、張宥浩、吳昊宸、李晨、阿如那、曲禾、王雨甜集體亮相,為大家解讀影片細節和人物結局。
從劇本籌備至今,《志願軍》系列的製作周期長達五年,如今第三部即將和全國觀眾見面,導演陳凱歌的內心格外感慨。作為系列最後一部,《志願軍:浴血和平》整部影片中出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照片,對此導演解釋道:“照片是我們與過去的聯結,也是我們和英勇奮戰的志願軍戰士的聯結。最後這些犧牲者的照片,並排放在李家的&子上,這是我們對整個影片的回顧。”回首《志願軍》三部曲,導演一直強調“有關人的故事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因此影片將更多的篇幅留給了無名的志願軍戰士,定檔時那張慶祝和平的群像海報令人印象深刻,出品人、總製片人陳紅解釋道:“抗美援朝戰爭出現了很多有名有姓的英雄,但更多的是千千萬萬個平凡、年輕的士兵,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帶着家鄉泥土的味道和對故鄉的思念走入朝鮮戰場。我們當時就是被這張海報上戰士們取得和平、取得勝利的歡笑感染的,我覺得這才是志願軍真正的樣子,這才是志願軍精神的溫度。”
陳凱歌(左)、陳紅
《志願軍》系列陪伴觀眾三年,許多大家牽掛和討論的角色也在《志願軍:浴血和平》中迎來了他們的故事結局。談及成長,張子楓&&那塊紅色的石頭就是李曉成長的體現:“第一次拿起那塊石頭的時候,她説朝鮮的每塊石頭都該這麼用,因為她沒辦法消解掉那些無力;但當她再次拿起的時候,她將石頭放到了林隊長面前‘我們要知道姚排長為什麼犧牲’,那時這塊石頭意味着和平,李曉堅定了要為何而戰。”宋佳則解釋了林月明對和平的堅守:“林月明有溫柔的一面、也有很有力量的一面。她堅信和平終會到來,我覺得這是她身上最大的信仰力量,林月明這個角色也讓我對生命、對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朱亞文坦言吳本正入朝後見到的一切都對他産生了影響:“作為一個軍工專家,見證了咱們的戰士‘抵近進攻’的英雄壯舉,我相信在他心中對於中國的軍工發展是極其迫切的。如果吳本正看到今年的九三閱兵,他一定會上去摸摸我們自己的坦克。”陳飛宇則透露了孫醒對挑釁的敵軍説出擲地有聲反擊話語時的心理活動:“戰場上孫醒看到了太多戰友的犧牲,我覺得他內心一直憋着一股勁,這種勁來自於對侵略者的憤怒,所以他最終選擇大聲説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讓敵軍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在《志願軍:存亡之戰》中飾演志願軍第63軍第188師營教導員李想的朱一龍作為前作戰友代表也來到了首映現場。他直言自己“繃不住”:“前面我還對自己説要冷靜一點,但當整個鏡頭轉到迎回烈士遺骸儀式的時候,我真的繃不住了,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但不變的是對志願軍的思念和敬畏。李想在犧牲前其實不知道父親是什麼情況,今天我坐在這裡用我的眼睛,替李想完成了一個遺憾。”
首映當日,影片發布了“萬眾一心”三部曲幕後群像特輯,《志願軍》系列五年的歷程以更直觀的數據為大家呈現電影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109次劇本會議、7761個特效鏡頭、內景用棚15座、外景搭建近100萬平方米、1.1萬平方米道具庫、1500多人的集結……龐大的數字背後滿載着主創們對全景呈現這段歷史的誠意。同步發布的三部曲系列海報則用三部電影中的“名場面”串聯起志願軍入朝作戰的重大戰役節點,四季更替間,戰士們已在朝鮮浴血奮戰三年。嚴苛的氣候、敵人的槍炮,都沒有消磨志願軍的意志,他們用血肉之軀為祖國贏得了尊嚴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