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合影
3月16日,人寵電影《我會好好的》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董宏傑,監製、編劇薛曉路攜張子楓、王景春、張子賢、張佳寧、郝帥等主創共同出席映後交流。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出演“趙小意”的六隻邊牧也同&乖巧亮相。該片將於3月22日全國上映,而3月23日恰好是“國際小狗日”。
電影講述了女孩趙小滿(張子楓 飾)重復着打零工的生活,一隻流浪狗(塔塔 飾)的闖入讓她逐漸放下家庭傷痛,她為它取名“趙小意”,形影不離的朝夕相處溫暖了兩個同樣孤獨的靈魂。而當告別無可避免時,小滿選擇用行動坦然做出了回應。與過往同類型的人寵電影相較,《我會好好的》除了展現人類與愛犬的陪伴外,也首次聚焦於人類對寵物的臨終關懷。
《我會好好的》海報
眾所周知,電影中但凡涉及動物出演,拍攝難度便會即刻升級。《我會好好的》是導演董宏傑的首部大銀幕作品。現場,她饒有興趣地介紹説片中“趙小意”的主形像是由一隻名叫“塔塔”的邊牧擔綱,“就像片中的一句&詞,‘狗是狗,邊牧是邊牧’。邊牧是非常聰明的犬種,但我們調查發現在現實生活裏,邊牧卻是被人類棄養最多的犬種。選擇這一犬種擔任主演,也是想呼籲大家養狗要慎重,一朝領養就要終生負起責任。”
“就像‘塔塔’,它非常喜歡乘坐汽車,電影裏的車戲以及和小滿互動的戲份多由它出演。但在片場,我們也要考慮到動物演員的休息以及它們的注意力畢竟無法和人類一樣,而且每只犬的性格特質也不一樣,所以還有五隻形象類似的小狗共同參演。比如王景春老師飾演的父親有段扭傷腳一瘸一拐走路的戲,需要小狗在一旁模仿他走路,就是這只‘脈動’出演的,它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董宏傑説。
“‘小滿’和‘小意’,一人一狗,我把‘滿意’一詞拆分開,帶有一家人的親密感。”薛曉路&&,“電影的主題是告別,也是在寫我們如何去面對告別。希望通過電影告訴大家,告別是人生不可回避的一部分,但如何接受告別,進而笑着同生活和解是我們每個人此生都要做的功課。在一起抑或不在一起,我們都要好好的。這是一部在感傷的同時,溫暖也治愈的電影。”
談及此次拍攝印象最深之處,領銜主演張子楓介紹説,在片場要數“塔塔”最聰明。“它十分活潑又特別黏人,還有自己的小心思。有一場我情緒爆發的戲,起因是‘小意’在患病後一開始拒絕吃藥,我就坐在一旁哭泣。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時‘塔塔’做出了超齣劇本的即興反應,它竟然跑過來舔舐我臉上的眼淚以示安慰。所以那場戲我的發揮也特別好,又哭又笑,這都是同它的對手戲帶給我的。”
張子楓
王景春則分享了自己和動物演員相處的小妙招:“我會在片場隨身揣着小肉乾,時不時‘賄賂’它們,聯絡感情。其實狗狗都通人性,‘脈動’學我瘸腿走路那場戲,一開始它跑得特別快沒有跟上我的節奏,我就兇了它一聲,它轉回頭看著我,滿眼都是委屈。那一刻,我的心都融化了。”
映後互動環節,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編劇張冀&&《我會好好的》是一部在飽蘸真情之上做減法的電影。“電影中有一對小滿的母親和寵物狗之間鏡像的告別關係,我看到了編劇、監製薛曉路老師從《海洋天堂》開始,一以貫之人文關懷、思考的筆觸。此次子楓的表演堪稱‘密雲水庫’,十幾場哭戲都哭出了不一樣的層次。景春老師現在的表演已經不需要‘抓手’,質樸的演繹是於無聲處顯現情感的波瀾。”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石一楓&&:“同是‘人狗情未了’的電影,大家之前可能都看過《忠犬八公》《我和狗狗10個約定》等,《我會好好的》則拍出了中國社會特有的情感氣韻,片中展現了多層情感的複雜維度。我特別喜歡王驍飾演的老肖在同自己的寵物狗‘小四’告別的那場戲,他把很多東西都藏起來了,從文學性上説這體現出一種留白的作者性。”
在作家走走看來,狗陪伴了人類一萬五千多年,“我們常説,寵物狗會越來越像主人,這其實就是在講寵物會成為人類心性的一種映照。這部電影告訴大家,要好好地愛,也要好好地告別,它拍出了人和狗生離死別時的儀式感,這在以往類似電影的處理中十分罕見。”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