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北京舞&步入春節時間。從多元呈現的地道老北京風情,到持續與世界舞&銜接互動的國際視野,從近年來涌現的口碑佳作,到經受市場數年檢驗的經典,“演藝之都”百花齊放,精彩不斷。據悉,春節假期,北京市已開票營業性演出242&1649場,眾多大戲、好戲正式拉開大幕。

中央民族樂團音樂故事會《尋找國樂之王》。 記者 方非攝
濃郁京味展現獨特底蘊
守着“平如水、直如線”的準則,“倔老頭”王滿堂見證了老北京古建行業的風風雨雨與家國時代的變遷發展。大幕落下時,北京人藝經典作品《全家福》仍讓觀眾靳女士回味、感慨。“我是第二次在‘春節檔’看這部作品,不管是它的標題‘全家福’,還是劇中描繪的古建築行業的人情和風骨,都很適合中國年的氛圍。”靳女士説。自2005年首演以來,20年間,《全家福》已有近10輪演出隨新春而至,陪伴觀眾在地道熱絡的京味裏跨年迎春。
包括《全家福》在內,對京味文化的着重展現向來是北京舞&的主線之一。不久前,北京曲劇的重要代表作《正紅旗下》在天橋劇場再度上演,過小年、辦洗三、鬧新年、慶滿月等老北京民俗風情逐一展現,鮮活豐滿,而更早些時候,首演於2023年的北京人藝話劇版《正紅旗下》剛剛結束了又一輪跨年演出。對老舍先生的原著,兩種藝術門類以各自的看家本領進行了精彩詮釋,有力彰顯着“演藝之都”的深厚積澱和創作活力。
京味文化的獨特韻味也浸潤在面向小觀眾的點滴美育中。春節假期,北京兒藝多媒體音樂兒童劇《中軸線上的小神仙》以北京雨燕和中軸線神話為切入點,把中軸線凝聚的歷史文化與東方智慧生動道來。

話劇《驚夢》意蘊深長。記者 方非攝
傳統文化增添厚重韻味
在《全家福》上演的同時,另有一部意蘊深長、取材古樸的話劇也重回北京觀眾視線——毓鉞編劇,陳佩斯、陳大愚父子主演的《驚夢》登&國家大劇院,以一個崑曲戲班的信念和悲歡折射世事的蒼涼浮沉。首演三載,《驚夢》廣受好評。
步入新春時節,傳統文化成為近期演藝市場的重要發力點。以近年來頻頻出圈的舞劇為例,1月23日至26日,回望大足石刻的重要意義、聚焦匠人精神的《天下大足》亮相天橋藝術中心,匯聚藝術顧問韓真、周莉亞以及張翰、孟慶旸等明星舞者的主創陣容星光熠熠,而曾由他們灑下無限心血的《只此青綠》將在大年初二登&國家大劇院,緊隨其後,另一部一票難求的舞劇《紅樓夢》也將再度起舞。
新春的祝福,亦迴響在民族音樂豐富多彩的旋律間。小年夜,第21屆北京新春音樂會回歸人民大會堂,戴玉強、吳碧霞、黃華麗等著名歌唱家攜手唱響民歌大拜年;兩天后,中央民族樂團音樂故事會《尋找國樂之王》成功首演,古琴、笛簫、琵琶、二胡、嗩吶等傳統樂器不僅一枝獨秀,更能和合共鳴,讓藏於史書文字的“國樂”魅力活躍在觀眾眼前。北京民族樂團同樣在曲目設計和呈現上用心極深,“金蛇迎春”新春音樂會將遴選多首與“蛇”相關的作品,應景祥和;“潮燃國樂”詩詞經典新春演奏會把傳統詩詞與流行國樂對接,趣味十足。
此外,新春佳節一向是傳統戲曲大綻光彩的時刻。在北京最重要的戲曲演出場所之一長安大戲院,橫貫大年初一到初七的2025新春佳節·經典京劇劇目展演將呈現14場京劇演出。吉祥大戲院也將同步開啟2025國粹吉祥迎新春演出季,從元旦到元宵節,20余場京昆大戲將鳴鑼開唱。

西班牙格拉納達弗拉明戈舞蹈團上演《歌劇魅影》。攝影 凌風
名團大師彰顯國際視野
既要深耕本土,也要面向世界,視野開放的北京向來與國際舞&深度同頻。 1月25日和26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新春華爾茲”音樂會踩着春節前的時光飄然而至,指揮家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把小約翰·施特勞斯、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等西方作曲家的經典作品演繹得恰如其分,華光不斷;同一時間,西班牙格拉納達弗拉明戈舞蹈團的舞者掀動熱烈如火的裙擺,在國家大劇院帶來別樣的《歌劇魅影》。作為西班牙三大弗拉明戈舞蹈團之一,格拉納達弗拉明戈舞蹈團用強勁的實力,“宣告”北京雲集國際好戲的又一個精彩之年已經正式拉開大幕。
僅在2月,春節假期後,經典原版音樂劇《雨中曲》將抵京亮相,完成其在全國的唯一一站演出;享譽世界的指揮巨匠祖賓·梅塔將時隔一年歸來。“我非常喜歡來中國,我們之間的聯結非常親密。”去年,回到暌違幾年的北京,祖賓·梅塔曾這樣由衷感慨,今年,北京舞&上還將有他與更多大師留給觀眾感動和傳奇。記者 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