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創意食譜,制定科學膳食計劃,引入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本市已有99所中小學和幼兒園通過營養健康食堂創建工作驗收。近日,記者探訪校園裏的營養健康食堂,看它們如何憑“食”力出圈,烹出營養美味。
北京匯文中學朝陽垂楊柳分校學生開心用餐。 受訪者 供圖
時令食譜
通州區如意中心幼兒園
隨季配菜譜 “會吃”更愛吃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的晚飯是紅薯泥千絲卷、菠蘿雞丁、嫩炒茼蒿、絲瓜豆腐湯。”4月3日16時30分,通州區如意中心幼兒園各班飄出飯菜香氣。
劉昕然是大二班的小值日生,負責和老師一起給大家分餐、報菜名。分好餐後,她在餐桌前站定,繪聲繪色地講解:“雞肉、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菠蘿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強壯;茼蒿和絲瓜提供膳食纖維,幫助我們把肚子裏的‘垃圾’清出去……”
這些葷素搭配均衡、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擺在孩子們面前,讓熱鬧的教室頓時安靜了下來。聽罷劉昕然的分享,小朋友們拿起餐具大口地吃起來。
“別着急,吃飯要細嚼慢咽……”幼兒園園長劉亞梅陪孩子們一起用餐。她一邊耐心為孩子示範良好的用餐習慣,一邊向大家科普食譜裏的飲食文化,“食堂的叔叔、阿姨給小朋友們特意做了清明節美食。像早餐的青糰、午餐的蓮藕排骨、晚餐的茼蒿,都適合在這個時節吃。”
這些特色菜品都出自幼兒園研發的五彩四季食譜。“幼兒園的保健醫生來自各大醫院的婦幼、眼科等科室。他們發揮專業所長,根據幼兒生長髮育特點,將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現代營養學理唸有機融合,創新推出了四季食譜3.0版本。”劉亞梅介紹,新升級的食譜從色彩營養學、時序養生、健康管理、食育教育4個維度,讓幼兒隨四季變化獲取新鮮、豐富的食物。
“給孩子們吃的菜品,充分發揮出色彩對孩子的吸引力。”劉亞梅進一步解釋,食譜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穀類為主、合理搭配”為指導,創新全穀物飲食,推出果蔬上色的麵條、窩頭、山藥小米糕等麵食,兼顧營養與口感,並更好地激發食欲。
為了讓孩子愛吃、會吃,老師們在食譜中引入食育理念。“研發的菜品融入了二十四節氣。我們會告訴孩子,什麼時節適合吃什麼樣的應季菜。”她舉例,比如清明、穀雨等節氣,萬物復蘇,食譜中會加入茼蒿、豆苗等春菜。“保證幼兒身體機能協調平衡的同時,我們還注重引導他們從小認識生命節律,樹立健康意識、培養健康行為。”
食育理念還從餐桌延伸至日常教學。幼兒園裏設置了各種有趣的健康互動區:在小廚房、小餐廳,孩子們可以扮演廚師長、服務員,為大家科普減油減鹽的健康飲食理念;在膳食營養寶塔互動區,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配餐”,了解營養搭配知識;各班還有專屬種植區,老師會帶着孩子們根據時令種植果蔬,體會勞動和收穫的樂趣。
“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和發展點,開發了‘食育樹’課程,注重以食立德、以食啟智、以食強體、以食育美、以食促勞,培養能自主、善交往、樂探究的健康兒童。”劉亞梅説。
北京匯文中學朝陽垂楊柳分校食堂,學生在取餐。 受訪者 供圖
科學配餐
匯文中學朝陽垂楊柳分校
專為小胖墩 提供小份菜
步入北京匯文中學朝陽垂楊柳分校食堂,迎面的屏幕上醒目地提示:建議偏瘦者食用套餐,建議肥胖者食用小份菜。
“食堂在提供面類、套餐、蓋飯、小吃等品類的基礎上,會根據肥胖、營養不良等特殊人群需求,提供專屬推薦菜品,滿足不同人的健康需求。”學校校長助理劉偉曾做過統計,每學期,食堂提供的餐食種類有120多種,還經常給孩子提供“改良版”的麻辣燙、羊肉泡饃等餐食,讓學生在食堂裏吃得好、吃不膩。
其中,“小份菜窗口”是由之前的“運動健康窗口”升級而來,菜品的烹飪手段會更講究,在確保風味的基礎上做到低鹽、低糖、低油。此前,學校曾對長期食用“運動健康餐”的學生做過追蹤調查,在家校雙方的配合下,部分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確實得到了改善,這堅定了學校繼續優化“小份菜窗口”方案的決心。
學校對學生飲食上的周到考慮還不止這些:4月3日12時,有學生在吃完紅燒牛肉麵後,又起身來到加餐窗口,盛了一小份肉片地三鮮蓋飯,繼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這個加餐窗口是免費的,一般會提供一個半葷菜加麵食,確保飯量大的學生能吃飽。”劉偉説。
食堂內引人注目的還有一排排上墻的文件:食堂工作人員的健康資質、供貨商資質、菜品中心溫度記錄表、紫外線消毒記錄表……一切公開透明,學生可以隨時翻閱。廚房內,設備的操作流程、菜品的標準化加工製作流程同樣上墻。“我們對每個細節的管理都力爭實現標準化和規範化。”
精細化的管理在智慧食堂系統的助力下將迎來新的升級。劉偉透露,學校的智慧食堂系統正在審批,審批通過後將立即投入使用。新系統支持學生線上選餐訂餐、線上支付,學生可按照個人喜好提前一週訂餐。通過大數據分析,食堂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備餐,減少浪費。此外,借助系統內部反饋系統,食堂工作人員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對菜品的滿意度情況,調整不受歡迎的菜品。
智能管理
北京十中曉月苑分校
學生選好餐 屏幕顯熱量
2024年9月,北京市第十中學曉月苑分校正式啟用。作為營養健康食堂家族裏的新成員,新食堂裏處處透着新意。
提起食堂的新配備,餐廳經理溫汝喜如數家珍:“所有的硬體設備、流程使用的都是最好的産品、最新的工藝。”他以餐具回收流程舉例:大部分學校,學生在用完餐後,需要將廚余垃圾和餐具放進回收桶,再由工作人員進行統一回收和處理。而曉月苑分校的食堂設置了一條傳送帶,學生使用後的餐具直接從就餐區抵達洗碗間。“既提升了學生的就餐效率,也更加安全衞生。”同時,新食堂對學生使用後的餐具進行二次消毒。“洗碗機高溫消毒之後,學校還購置了專門的消毒櫃進行再次消毒。”
就餐環節也很有新意。屏幕上,每個套餐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過敏原提示等清晰可見,學生選好套餐後,只需抬頭刷臉,系統便可直接識別後結算。
根據要求,營養健康食堂不僅要求學校在學生膳食營養健康均衡、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還要在食育上下功夫,引導學生養成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校在這方面也不斷探索:食堂內的營養健康角,真假食材辨別、營養知識問答等活動不斷上新,“食安小課堂”也經常開講。
學校食堂營養師奚菁正忙着籌備下一期的營養宣傳活動。“最近,為了滿足減重的需求,食堂菜譜有所調整,但有的學生對減油減鹽減糖的做法並不理解。”她説,學校打算以小課堂的形式,利用學生中午用餐的時段,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營養搭配對健康和體重的影響。
鏈結
營養健康食堂創建標準
市衛健委制定了中小學及托幼機構營養健康食堂的創建標準,從食堂管理、營養配餐與烹調、營養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詳細要求。例如,食堂應配備至少1名專(兼)職營養專業人員,開展科學配餐,推廣合理膳食理念,對膳食營養均衡等進行諮詢指導;每週在顯著位置提前公布學生餐帶量食譜和營養素供給量。
學校食堂提供的菜肴、主食應品種豐富,供餐滿足粗細、葷素搭配,採用合理烹調方式;食物選擇、搭配應結合學生生長髮育特點及不同年齡段在校學生營養健康需求,科學制定供餐食譜,一週內的食譜不應重復。
另外,學校還要加強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宣傳教育,利用公共信息&&等方式及時向師生家長公示主要原材料進貨信息、供餐單位等信息;建立由學生、家長、教師等代表組成的膳食委員會等。(記者 李祺瑤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