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大年初一正式在全球上映,作為“唐探”系列電影前傳,在前三部“喜劇+懸疑”的獨特風格類型上再次升級,探索“歷史”類型,擴大格局的同時,展示了國産影視IP的實力與潛力。“唐探”系列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海外唐人街為故事背景,在異域他鄉勾勒出一個充滿神秘和夢幻色彩的世界,用世界電影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
唐人街作為特殊的文化符號,見證了一代代華僑華人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它不僅是華僑華人尋味故土、治愈鄉愁的一處港灣,也是展現多元文化交融的一本影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華人攀山渡海,匯聚一堂,共同經歷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們在這裡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和困難。唐人街鐫刻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不只是個體記憶,更是群體記憶,串聯起過去和現在共通的情感密碼。
“唐人街”這一稱呼從何而來?溯源歷史記載,早在12至14世紀,印尼的蘇門答臘島東北岸就出現了中國城。1673年,納蘭性德在《淥水亭雜識》中記載道:“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十里矣。”從唐朝的輝煌,到海外唐人街的繁榮,中華文化不斷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
唐人街承載着中華文化的典型特徵,成為濃縮在異域的中國文化景觀。電影中的“唐人街”中式生活氣息十足,濃濃中國味道的“協盛堂”,中式牌樓、燈籠元素和傳統戲院等等。為了復原當時場景,電影在山東樂陵影視城1比1真材實料搭建面積約300畝,200余棟建築,為觀眾再現了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的風貌。
我們看到中華文化的影響,華人社會的痕跡,從唐人街發散開去,浸透在世界的每一處角落。比如剛申遺成功的中國春節,從唐人街日益走進海外主流社會,不僅僅是在唐人街裏舉辦的一場場春節舞獅、燈會和歌舞表演,當多國地標建築都點亮了“中國紅”,春節所蘊含的獨特內涵以及所呈現的中華文化精神,正逐漸為海外廣大民眾所了解和認同,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文化自信。
從某種程度來説,唐人街不僅是一個聚集地,更是文化交流和交融的&&,不同文化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流、共享。中華文明的輝煌,不僅在於自身歷史的源遠流長,更在於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與融合,共同編織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文明畫卷。
“唐探”系列的走紅,讓唐人街這個帶有十足中華韻味的文化名片,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全世界面前。正如導演陳思誠所説,“所有創作者都應該以推廣傳統文化為己任”。當外國友人拿着糖葫蘆,在唐人街中式牌樓前拍照的瞬間,中華文化也潛移默化地沉澱在他們心中。大年初一,一起去電影院感受這部給足快樂又推理邏輯在線的喜劇懸疑電影,尋找那些擁有共同記憶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