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年會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7 16:09:44
來源:新華網

2025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年會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字體:

2025年2月15日,由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主辦,以“全固態電池材料創新與研發&&升級”為主題,2025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年會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政、産、學、研、金”各界代表400餘人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8位院士,6家行業組織、6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200余家整車、電池、材料企業,多家研究機構,以及多個地方政府代表,共同聚焦材料科學、新工藝新裝備及産業前沿進展,探討全固態電池創新突破及挑戰。

匯集核心資源,協同創新共築産業基石

現場,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立泉,中國産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分別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理事長歐陽明高做主旨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孫世剛,一汽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研發總院(科技創新管理部)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德平,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CTO孫華軍分別作了主題演講;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副理事長鄭宏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軍擔任主持人。

苗圩圍繞固態電池産業化、換電模式、電池回收等動力電池的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分享。他&&固態電池産業化仍需解決技術、工藝和成本的問題。從當前全球固態電池研發進展來看,量産技術工藝有待成熟,2027年前後實現小批量生産。

苗圩強調,我國固態電池産業化發展前景光明,但任重道遠,需同心協力,希望借助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的力量,共同開創産業發展新局面,為建設汽車強國與製造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專家委員會主任陳立泉回顧了固態鋰電池研究方面的發展歷程和技術突破,包括固體離子學的研究、聚合物鋰電池的研發以及硫化物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進步等內容,梳理了全固態電池領域關鍵問題和難點,涵蓋正極界面問題、負極界面等問題。

中國産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王建華&&,歐陽明高院士領銜的科技創新團隊,聯合各方搭建了一個全新模式、全産業鏈融通的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高效整合了政産學研金創新資源,有效精準開展全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攻關、科研合作、學術交流、技術路線和産業政策研究、行業資源整合等關鍵工作,形成了各方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生態圈。希望&&強化基礎研究方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産學研協同創新進程,加大人才培養,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投入全固態電池為代表的新一代電池的研發和産業進程中。

聚焦關鍵問題,分享真知灼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理事長歐陽明高發表了主題為《産學研協同構建中國全固態電池技術&&——全固態電池材料創新與研發&&升級》的主旨報告,研判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明確總體思路,當前要聚焦以硫化物電解質為主體電解質匹配高鎳三元正極和硅碳負極的技術路線,以比能量400瓦時/公斤、循環壽命1000次以上為性能目標,確保2027年實現轎車小批量裝車,2030年實現規模量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建立全行業共性基礎材料供應鏈,報告中以歐陽明高院士團隊為例介紹了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高鎳三元複合正極和硅碳複合負極研發進展,尤其是新型低能耗低膨脹長壽命一步法硅碳負極批量化匹配國內全固態電池開發的進展。

當前正值全球AI技術快速迭代關鍵時期,大語言模型和AI for Science結合,升級研發&&,成為全固態電池關鍵材料體系創新與構建的加速器。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已聯合行業三十余家企業,開展了全固態電池垂直領域大模型的研發與優化,構建全行業共享的研發公共服務&&,探索新型AI for Science科研新範式,將最新的AI技術落地到全固態電池研發及産業化進程中。倡導全行業共同努力、開放合作,共同構建AI for全固態電池的創新發展新模式,助力中國電池産業持續引領全球。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孫世剛以“全固態電池挑戰與創新研究”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深入探討了固態電池領域所面臨的關鍵技術挑戰以及相關創新研究,他&&:“我們必須面對一系列技術挑戰”。材料科學方面,尋找合適的固體電解質是關鍵。理想狀態下的固體電解質需要具備高離子電導率、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及機械強度。其次,界面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固態電池中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界面接觸不良會導致電池內阻增加,影響電池的整體性能。此外,生産工藝複雜、成本高昂等問題也限制了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一汽集團首席科學家兼研發總院(科技創新管理部)高端汽車集成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德平以“全固態電池發展思考及中國一汽研發實踐”為題作主旨發言。他&&,全固態電池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突破關鍵技術,現階段正處於原型樣機階段。能量密度達400Wh/kg的全固態電池,預計在未來兩至三年,有望實現小批量裝車應用。建議行業需加快標準制定,知識産權布局和産業協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持續通過關鍵技術突破和跨領域工程技術攻關,實現整個産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持續保持我國動力電池的領先地位。

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CTO孫華軍以“固態電池技術發展”主題發言。他指出,全球全固態電池發展迅速,材料創新、界面優化、安全性提升及成本控制是重點,應通過産學研合作方式推動技術進步。比亞迪已經開始啟動固態電池産業化的可行性驗證,涵蓋關鍵材料技術攻堅、電芯系統開發以及産線建設。計劃2027年左右啟動批量示範裝車應用,預計在2030年前後實現大規模量産。“非常感謝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讓我們在過去一年裏面,通過産學研的協同,通過上下游産業鏈的協同,通過大家的互補和協同,讓固態電池在過去1年裏在産業化進程方面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孫華軍&&。

據介紹,出席會議的嘉賓還包括: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一司副司長郭守剛、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二級巡視員陳宏生、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瞿國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翁啟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産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偉,以及相關政府機構的負責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以及來自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行業組織與機構的負責人;

四川省經信廳副廳長曾吉明、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陳學華、宜賓市市委常委、三江新區黨工委書記何永宏、鄂爾多斯市副市長鄔建勳,還有來自北京市、無錫市等地的相關代表;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瑀、欣旺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容百新能源董事長白厚善,以及來自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高科、遠景動力、蜂巢能源、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恩捷股份、貝特瑞等電池及材料企業的相關負責人;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廉玉波、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沈源、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古春山,以及來自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蔚來汽車等企業的代表;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孫學良,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忠偉,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國聯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等重點科研機構的專家代表;

來自中國信達、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中金資本、國新基金、中信建投資本等金融專家,以及川發展、成渝高速、宜賓發展集團、鄂爾多斯市國投資、中關村發展集團的代表也參加了本次會議。

探討頂層設計,厘清關鍵概念,研判主流技術路線,堅定戰略信心

會議同期,舉辦了2025中國全固態電池産學研協同創新&&年會高層閉門會,與會嘉賓深度探討我國發展全固態電池的頂層設計,厘清全固態電池等關鍵定義與標準,達成共識,堅定戰略信心。未來産學研各界協同一致,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紮實工作,爭取早日實現全固態電池産業化目標。

【糾錯】 【責任編輯: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