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銅陵:非遺匠心守“姜”味

  • 加美村賢士輩出,與海瑞、丘濬並稱“海南三賢”的明代政治家、學者邢宥即出生成長於此。村內傳統建築眾多,均為琼北民居風格。
  • 如今,龍門石窟已從搶救性保護為主轉變為預防性保護為主。為了讓龍門石窟“芳華永駐”,守護者們為11萬餘尊造像建立數字化檔案。石刻用最古老的方式,留下不朽的文明,其承載的歷史印記,持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時值秋收時節,陽産村村民們利用晴好天氣,將辣椒、玉米、山核桃等農作物晾曬在房前屋後,形成獨具特色的“曬秋”景觀。
  • 北京中軸線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不斷完善。它全長7.8公里,縱貫北京老城南北,是統領整個老城規劃格局的建築與遺址的組合體,也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建築群,被譽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脊梁。
  • 在雲南麗江,東巴文化作為納西族的古老智慧結晶,正因無數當地人的堅守而延續。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和虹30餘年如一日,致力於東巴古籍文獻的挖掘、研究與保護,讓這一“世界記憶遺産”走向世界。在她和無數傳承者的努力下,這份千年文明正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