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兩國方案”不可替代、不容否定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承認巴勒斯坦國是對巴人民自決權的支持,不是恩賜而是正當權利。”
23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巴勒斯坦問題高級別會議上,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的發言發人深省。當前,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近兩年,加沙地帶超6.5萬生命逝去,其中近半數為婦女兒童,200萬民眾深陷人道災難。這使得巴勒斯坦問題成為第80屆聯合國大會高級別周不容回避的焦點。“人間煉獄”的災難景象拷問着人類良知,也激起了全球公憤,伸張正義的呼聲前所未有地高漲。
國際輿論壓力之下,在22日舉行的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和落實“兩國方案”高級別國際會議期間,法國、比利時、安道爾、盧森堡、馬耳他、摩納哥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此前一天,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葡萄牙已作出同樣宣布。目前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已超150個,這充分表明,國際社會對“兩國方案”必須且迫切需要得到落實的共識日益強烈。
這一“承認潮”,首先是對巴勒斯坦人民遭受歷史不公的明確回應。“兩國方案”是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唯一可行出路,不可替代、不容否定。巴以衝突延宕70多年,以色列早已實現獨立建國,但巴勒斯坦人民的自決權和建國權卻長期被漠視。本輪巴以衝突以極其慘烈的方式再次提醒世人,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歷史不公絕不能世代延續。支持和推進巴勒斯坦獨立建國進程、為落實“兩國方案”提供有力保障,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這一“承認潮”,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立場的轉變,也是對以色列政府一意孤行破壞和平努力的反制。以政府無視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和國際社會呼聲,不斷升級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給人道援助人為設置障礙,企圖通過建設定居點計劃損害巴勒斯坦建國基礎,以色列官員甚至公然放言“不會有巴勒斯坦國”,遭到國際社會廣泛批評和譴責。國際社會正在形成合力,對以色列政府施加應有的壓力。
這一“承認潮”更是國際社會對美國長期縱容、偏袒以色列的不滿情緒表達,是對其屢次在安理會濫用否決權,阻撓停火決議達成和巴勒斯坦建國進程的有力反擊。本輪衝突爆發至今,美國不僅持續為以色列提供政治和軍事支持,還多次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安理會否決涉加沙停火決議草案,公然站在國際社會、國際道義和人類良知的對立面。公平正義面前,愈發凸顯美國的孤立。
中東不靖,世界難安。巴勒斯坦問題始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只有還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實“兩國方案”,才能徹底走出巴以衝突的惡性循環,實現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國際社會必須拿出更多勇氣和行動,為落實“兩國方案”注入更強大的政治動力。拯救加沙民眾的生命、恢復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不僅是在挽救一個民族,更是在捍衛人類共同珍視的和平、正義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