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調漲民生電價 當局能源政策遭質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2 11:19:36
來源:新華網

台灣將調漲民生電價 當局能源政策遭質疑

字體:

  新華社&&9月22日電 題:台灣將調漲民生電價 當局能源政策遭質疑

  新華社記者周文其、齊湘輝

  台灣將於10月起調漲民生電價,影響超1400萬用戶。島內各界人士&&,當局不肯正視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必要角色,是導致台灣電力公司(簡稱&&)虧損的主要原因。調漲電價是加重民眾負擔,讓民眾為當局錯誤的能源政策買單。

  &&&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近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從10月起電價平均上漲0.71%,其中,産業電價未上漲,民生(含住宅用戶與小商家用戶)電價平均上漲3.12%。

  &&為公用事業機構,負責全台灣地區電力供應。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有約1377萬住宅用戶和約105萬小商家用戶。因此本次電價上漲預計將影響超1400萬用戶。

  當前島內就業市場並不樂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公布的“無薪假”(減班休息)數據顯示,實施“無薪假”的公司有333家,人數達7334人,分別比上一期增加88家和2471人。

  “這次調漲電價對廣大基層家庭是一個打擊,尤其是在高關稅衝擊造成勞工被迫放‘無薪假’的背景下,調漲電價對人民來説是雪上加霜。”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許宇甄説。

  在&&街頭,記者走訪多家餐飲店舖,詢問從業者對於電價調漲的看法。一家早餐店店主無奈地説,客人上門肯定要開空調,現在食材成本已經不低,電價還要繼續漲,如果實在無法消化成本,只能上調菜品價格。一家麵包店店員直言,近期店舖生意不算太好,再疊加成本上升,很擔心會遭遇降薪。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説,對於一般家庭而言,電價平均上漲3%的影響相對有限,但是因為漲價對象包括小商家,特別是對於用電較多的餐飲行業來説,影響就會比較大,一定會將電費成本加上去,這會對物價帶來衝擊。而且一旦外食費用漲上去,未來要再降低相當不容易。

  台灣東海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邱達生指出,小商家大多薄利多銷,缺乏吸收電價上漲成本的能力,轉嫁成本機會更高,物價可能因此上漲。電價上調幅度雖不高,但是主要顯現在外食費用上升,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更明顯、生活更沉重。

  就此次調漲電價,&&&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稱,&&財務狀況仍十分嚴峻,至今年7月底累積虧損達4179億元(&&&、下同)。對於這一説法,島內輿論指出,高價購電以配合當局能源政策才是導致&&鉅額虧損的主因。

  根據民進黨當局目前的能源配比目標,2030年綠電30%、燃煤20%、燃氣50%。輿論指出,廢除發電成本低的核電,改以昂貴的天然氣及再生能源代之,導致“&&與消費者雙輸”的結果。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當局執意不調整能源政策,硬是拖全民買單,&&財務窟窿將是填不滿的無底洞。另有台灣産業界人士分析,這次漲價號稱一年可為&&增收60億元,但如果核二(第二核能發電廠)與核三(第三核能發電廠)重啟,一年可發超100億度電,能節省至少數百億元。

  台灣輿論對當局“執拗廢核”的批評聲不斷。由台灣民眾黨發起的“核三(第三核能發電廠)重啟”投票案在上個月舉行投票。根據計票結果,該案同意票數遠超不同意票數。島內輿論認為,這一投票結果清晰地表明了民眾對當局能源政策的不滿。

  許宇甄説,漲電價不等於解決問題,只是掩蓋當局無能的手段。台灣産業競爭力正面臨嚴峻挑戰,如今還要背負高電價成本,將迫使更多中小企業陷入經營困境,連帶影響就業與民生。當局若持續忽視專業建議,固執於“反核”,能源政策將走向死胡同,人民也將不斷為錯誤買單。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