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江門11月14日電(記者馬思嘉、田建川)普通人的憋氣時長往往不過一兩分鐘,而花樣游泳頂尖選手卻能在水下靜止憋氣4分多鐘,用中國花游隊主教練張曉歡的話來説,“大約是一首歌的時間”。
13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花樣游泳決賽在廣東省江門市展開角逐。碧藍泳池中,妝容精緻、泳衣亮眼的姑娘們魚貫入水,跟隨音樂節奏精準做出托舉、空翻等動作。當8名隊員水中倒立、16條腿在空中齊齊劃出弧線時,觀眾掌聲不斷。

11月13日,上海隊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花樣游泳項目集體技術自選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擁有數名奧運冠軍坐鎮的北京體育大學代表隊,在晚間舉行的集體自由自選項目中,帶來了曾在巴黎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萬有引力》升級版。全套動作經過重新編排打磨,難度比奧運會時更高,技驚四座。
“看得全身發麻!”“我已經窒息了,她們怎麼還能做動作?”網友與觀眾的驚嘆中,也藏着深深的疑惑。
“長時間倒立、舉腿,腿部會發麻甚至失去知覺。我們還要在缺氧狀態下完成動作,全靠意識和肌肉記憶支撐。”湖南隊隊員劉津含道出了“美人魚”們的真實感受。
怎麼做到的?一個字:練。劉津含説,她們練習一套動作時,每天會反復聽音樂,跟着音樂默數節拍,並且要對身邊隊友的發力感、走位形成預判,出現偏差及時應變調整,從而在“數不清多少次”的訓練中形成默契。
然而,精準的默契與配合只是基礎。張曉歡説,花游涉獵的領域很多,要求運動員有舞蹈、技巧、水性、力量等多方面能力。

11月13日,江蘇隊在花樣游泳項目集體自由自選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花游不止是競技項目,還是水下藝術,評判標準中有藝術印象分,對藝術表現力要求很高。
不少隊員&&,她們平日要加強芭蕾等舞蹈訓練,提升柔韌性和腿部表現力,因為“水上芭蕾”需要“用腿説話”,向裁判和觀眾傳遞主題。
為了提升藝術表現力,張曉歡的訓練方法別具一格:她帶隊員欣賞舞蹈、交響樂,參觀畫展、藝術展,甚至從花樣滑冰、藝術體操中汲取靈感。這一切,都是為了給節目編排注入更多思路與啟迪。她此次帶領的北京體育大學代表隊,在藝術性上表現出眾,多名外國裁判給出了9分以上的分數。
美麗與榮耀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傷痛和克服萬難的勇氣。
巴黎奧運會冠軍向玢璇是隊伍中“托底座的那個人”。她告訴記者,托舉隊友需要很強的上肢力量,她的手腕、肩等部位容易受傷,尤其在水下還要長時間憋氣,“憋得兩眼發黑才浮出水面”,抽筋也不可避免。
然而,一串需憋氣三四十秒的腿部動作後,姑娘們浮出水面時都面帶微笑,表情管理能力強大。“這都是平時千錘百煉出來的,每天強迫自己練習憋氣,一天訓練八到十個小時,早就形成肌肉記憶了。”向玢璇説,無論在水下多麼痛苦,她們浮出水面時都會展現出最好的一面。

11月13日,北京體育大學隊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花游團體項目中的“尖子”隊員翻騰起跳時,觀眾往往“哇”聲一片。萬眾矚目下,壓力也隨之而來。此次代表北京體育大學代表隊出戰的奧運冠軍常昊,就是隊伍裏的“尖子”。為了提升動作表現力,她經常要去跳水隊,在彈網上拉保護帶訓練空翻技能。
“‘尖子’的壓力是最大的,經常怕自己動作做不好,不僅會影響團隊的表現,還可能砸傷隊友。”湖北隊17歲的“尖子”周未希説,隊友們崩潰時會一起掉眼淚,也想過放棄,但想到國家隊運動員練得更辛苦,而且巴黎奧運會中國花游隊拿下歷史上首枚集體項目金牌,讓她們備受鼓舞,就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張曉歡希望更多孩子能愛上花游這項“美麗且折磨人”的運動。“希望孩子們能在艱苦訓練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因為高級的快樂一定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