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22日電(記者吳俊寬、岳晨星、王子江)202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21日晚在雨中的東京國立競技場落下帷幕。9天的比賽共決出49枚金牌,中國田徑隊收穫2銀2銅,相較於上屆布達佩斯世錦賽的兩枚銅牌取得明顯進步。然而,再次零金入賬,也折射出中國田徑缺少在世界大賽中擁有絕對競爭力選手的現狀,隊伍新老交替的步伐還需加快。
9月13日,中國隊在混合4X400米接力預賽中交接棒。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國際方面,美國田徑的優勢地位依舊穩固,本屆世錦賽共獲16枚金牌,金牌數相比上屆增加了4枚;瑞典撐桿跳高名將杜普蘭蒂斯職業生涯第14次刷新世界紀錄,成為賽場上最亮眼的明星;坦桑尼亞、烏拉圭、薩摩亞等代表團在獎牌榜上的歷史性突破,也生動詮釋了田徑運動追求卓越、挑戰極限的獨特魅力。
挑戰巔峰
紀錄就是用來被打破的,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
1991年,東京首次舉辦田徑世錦賽時,美國男子跳遠名宿鮑威爾驚天一躍創造8米95的世界紀錄,距今已34年。
2025年,當田徑世錦賽第二次落戶東京,杜普蘭蒂斯改寫自己上一個世界紀錄,只用了34天。
當瑞典人飄逸的身姿越過6米30的橫桿,現場6萬觀眾爆發的歡呼響徹天際。奪冠後的杜普蘭蒂斯向世界霸氣宣告:“現在,6米40是撐桿跳高項目新的關卡了。這是一個新的篇章。”
9月15日,杜普蘭蒂斯在男子撐桿跳高決賽中試跳。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本屆世錦賽上,共誕生1項世界紀錄,9項世錦賽紀錄。除杜普蘭蒂斯的新紀錄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美國名將麥克勞林創造的47秒78的女子400米世錦賽紀錄。
去年還在巴黎奧運會上刷新女子400米欄世界紀錄的麥克勞林,將重心轉至400米項目僅一年時間,就打破了誕生於首屆世錦賽、塵封42年之久的賽會紀錄。女子800米決賽中,肯尼亞選手奧迪拉同樣改寫了創造於1983年的世錦賽紀錄。
9月18日,美國選手麥克勞林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王麗莉 攝
當然,大部分的運動員暫時還無力衝擊一個個代表人類巔峰的紀錄,但他們挑戰自我、突破歷史的不懈努力也同樣令人動容。東京世錦賽的馬拉松賽道上,辛布在男子比賽中為坦桑尼亞贏下歷史上首枚世錦賽金牌。女子比賽中,帕特納因爆冷摘銅,為烏拉圭奪得首枚世錦賽獎牌。滂沱大雨中,薩摩亞唯一的參賽選手羅斯一次次奮力投擲,用一枚男子鐵餅銅牌讓世錦賽獎牌榜上第一次出現了祖國的名字。
賽後他們高舉國旗的身影,不知會在多少孩子的心田種下挑戰巔峰的夢想。
見證成長
本屆世錦賽中國隊共派出73名運動員,參加33個項目的角逐,趙傑、張家樂在女子鏈球比賽中分別收穫銀牌和銅牌,石雨豪獲得男子跳遠季軍,王朝朝摘得男子20公里競走銀牌,另外還有多位選手在比賽中進入前八。中國隊在獎牌榜上並列第22位,從獎牌和名次分佈情況來看,女子投擲、男子跳躍、男女競走依舊是中國田徑的核心優勢項目。
9月20日,中國選手王朝朝在競走男子20公里決賽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在這支中國田徑隊中,既有十戰世錦賽的老將鞏立姣,也有首次參賽的16歲“小孩姐”陳妤頡,“00後”年輕運動員佔比超過六成,已成為隊伍的主力軍。他們之中很多都是首次身披國家隊戰袍征戰世錦賽,其中18歲的張家樂表現最為可圈可點,首次參賽毫不怯場拼得銅牌。她的同門師姐、22歲的趙傑也是中國田徑新生代中的佼佼者,去年在巴黎奧運會上就拿到銅牌,此次又在東京摘銀,“大將之風”漸顯。
9月15日,中國選手趙傑(左)和張家樂在女子鏈球決賽賽後慶祝,她們分別獲得銀牌和銅牌。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首次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的中國男子4X400米接力隊表現同樣優異,他們在預賽中跑出3分00秒77,打破了中國隊5月在廣州世界田聯接力賽上創造的3分01秒87的全國紀錄。雖最終無緣決賽,但梁寶棠、張起寧、劉凱和郭龍宇四位上場選手均&&,全力以赴過就沒有遺憾。
9月20日,中國隊選手在男子4X400米預賽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此外,女子35公里競走項目的彭麗、女子400米欄項目的莫家蝶、女子5000米項目的何巫呷等運動員都在大賽舞&上突破了個人最好成績,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但不容回避的是,部分年輕運動員因為緊張等原因,未能發揮出預期水平,仍需進一步積累歷練、成長升級。
年輕沒有失敗,成長卻有時限。如何加速年輕運動員成長,培養出更多能夠在國際賽場獨當一面的新銳,將是中國田徑需要解決的課題。
期待北京
21日晚的會旗交接儀式現場,當楊家玉、陳妤頡、王朝朝、梁寶棠四位中國運動員接過世界田聯會旗,兩年一度的世界田徑錦標賽正式進入“北京時間”。
2015年,北京首次舉辦世界田徑錦標賽,一場場激情澎湃的巔峰對決在世界田徑歷史上留下了令人難忘的“中國印記”。那一年,“閃電”博爾特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最後一次上演世錦賽三冠王“神跡”;“自學”起步的耶戈勇奪男子標槍金牌,為肯尼亞贏得世錦賽首枚田賽獎牌的同時,也幫助這個以中長跑見長的東非國家首次達成世錦賽獎牌榜第一的成就。那一年,蘇炳添跑出9秒99,成為首位殺進世錦賽男子百米決賽的亞洲選手;中國男子4X100接力隊更是歷史性地收穫銀牌。
2015年8月29日,在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後,中國隊選手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和莫有雪(從左至右)慶祝。新華社記者 王麗莉 攝
時隔12年之後,田徑世錦賽又將重回見證了北京“雙奧之城”輝煌的“鳥巢”。世界田徑格局早已變化重塑,昔日風馳電掣的博爾特也已變成爬樓都喘的“大叔”,但始終不變的是中國卓越的辦賽能力和首善之都誠摯的熱情。
9月14日,牙買加短跑名將博爾特現身日本東京國立競技場。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北京市體育局局長於慶豐&&,北京將致力於打造一屆兼具文化底蘊、情感共識、科技創新、包容開放的田徑世錦賽,為世界田徑運動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世界田聯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説,中國舉辦國際大賽的水準是世界頂級的。博爾特説,在他心裏北京一直佔據着重要位置,過去了這麼多年,他依然記得“鳥巢”帶給自己的美妙體驗。
兩年之後,會有更多的運動員和觀眾像博爾特一樣,在北京留下難忘的記憶。
兩年之後,中國將再次以田徑賽場為窗口,向世界展示開放包容、自信從容。
兩年之後,“鳥巢”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