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6日,駐日美軍在位於日本山口縣岩國市的岩國基地進行“岸基起降”(航母艦載機陸上起降)訓練。這是駐日美軍自2000年9月以來,時隔25年再次在該基地開展此類訓練,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借機轉場重啟訓練
岩國基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日本海軍重要的航空基地。1938年,日本海軍在此建設航空基地,成為現今岩國基地的前身。二戰末期,該基地多次遭到美軍轟炸。自1958年起,該基地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管轄,目前為美日共用基地。
此次開展的“岸基起降”訓練,主要是以陸基跑道模擬航母甲板,供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反復進行“觸地復飛”訓練,即戰鬥機在跑道上短暫觸地後立即升空復飛,以幫助飛行員獲取“遠洋着艦”資格。
由於戰鬥機起降會産生巨大噪聲,駐日美軍此類訓練長期固定於硫磺島實施。硫磺島位於小笠原群島南部,北距東京約1200千米,現由日本海上自衛隊管理。島上建有一條長2650米的機場跑道,不對外開放且無常住居民,訓練條件與保密性較好。有外媒分析稱,此次訓練地點變更的直接原因,是自9月1日起硫磺島火山持續噴發,無法保障訓練安全,美軍遂借機轉場至岩國基地。
美國軍方&&,美日兩國原計劃將“岸基起降”訓練永久轉移至鹿兒島縣西之表市的馬毛島。由於馬毛島美日共用訓練基地尚在建設中,此次在岩國基地的訓練僅為“臨時安排”。根據計劃,9月17日至26日工作日期間,駐日美軍每日分兩個時段實施訓練,分別為13時30分至16時30分、18時45分至21時45分。參訓機型包括F-35C隱形戰鬥機、F/A-18系列戰鬥機等。
隱含深層備戰考量
對日本而言,位於本州島西南山口縣的岩國基地扼守對馬海峽,與沖繩、橫田、三澤等基地形成掎角之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對美日快速軍事介入地區事務、特別是朝鮮半島局勢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儘管位於沖繩的嘉手納基地是駐日美軍最大的航空基地,但受多種因素制約,美軍並未計劃在此常態化部署隱形戰鬥機。
相比之下,岩國基地已成為美軍在印太地區部署隱形戰鬥機最密集的基地。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常態部署於此的F-35B/C隱形戰鬥機數量可達60至72架。美軍認為,這些戰鬥機通過高頻次演訓,既可檢驗和落實美軍“閃電航母”作戰概念,又能加強對西太平洋環境的熟悉程度。
近期,美國陸軍“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運抵岩國基地,並參加美日於9月11日至25日舉行的“堅毅之龍2025”聯合演習。這是該導彈系統首次部署至日本本土,標誌着美國正加緊在亞太地區構建陸基遠程打擊體系,也反映出岩國基地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美軍稱在岩國基地開展“岸基起降”訓練只是過渡安排,但馬毛島基地建成後,岩國基地仍將作為美軍艦載機重要的日常集結點和戰時分流地。
引發當地普遍抗議
駐日美軍在岩國基地開展“岸基起降”訓練,尤其還包括夜間時段,意味着本就受日常軍機噪聲困擾的基地周邊居民,將額外承受高強度訓練帶來的噪聲壓力。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9月17日訓練期間,共觀測到108次“觸地復飛”動作,産生的最大噪聲達89分貝,引發當地居民強烈不滿和抗議。
儘管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此類訓練對增強美軍威懾力和應對能力很有必要,“不得不實施”,但日本地方政府和居民均明確&&無法接受。岩國市市長福田良彥赴東京與中谷元會面,希望防衛省阻止此類訓練。山口縣知事村岡嗣政也表達了反對意見。
事實上,岩國當地居民一直反對在該地開展“岸基起降”訓練。2000年9月,美軍曾在未提前通報的情況下,於岩國基地突然進行此類訓練,兩天內完成426次“觸地復飛”,引發141起居民投訴。時任岩國市市長代表當地居民向日本政府和駐日美軍提出強烈抗議,該基地此後未再實施此類訓練。
未來,若美軍在岩國基地大量部署先進戰鬥機,可能使該地在戰時成為重點打擊目標,給當地居民帶來嚴重風險。可以説,岩國基地將逐漸成為美日矛盾的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