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 解放軍報記者 向黎鳴
戰機正在進行空中加油訓練。作者提供
晨曦微露,秋風漸起,南國某機場引擎轟鳴,空軍航空兵某旅多架戰機蓄勢待發。
“計時起飛!”隨着指揮員一聲令下,戰機依次升空,一場跨晝夜空中加油飛行訓練拉開帷幕。
戰機升空後迅速編成戰術隊形,採取隱蔽出航方式飛赴任務空域。飛行途中,編隊突然遭遇強氣流擾動,戰機出現劇烈顛簸。在長機指揮下,各戰機飛行員沉着冷靜,調整編隊隊形迅速疏散。成功克服強氣流影響後,編隊各戰機重新集結並組成加受油預備隊形,向加油空域挺進。
雲端之上,戰鷹列陣。抵達目標空域後,加油機率先做好準備,緩緩伸出加油軟管,兩架受油機緊隨其後。受氣流影響,軟管末端的錐套不斷晃動。受油機飛行員精細修正飛行姿態,穩穩操控戰機保持最佳高度與速度。
“保持速度差”“準備對接”……一連串指令聲中,受油機不斷靠近加油機。“咔噠”一聲脆響後,加油探頭與錐套穩定對接,加油作業隨即有序展開。完成加油後,受油機迅速脫離,後續多架戰機依次進入陣位,展開多批次加油訓練。
“空中加油猶如雲端‘穿針引線’,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和心理素質有着較高要求。”該旅飛行教員李松柏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持續強化航理學習、座艙實習、地面模擬訓練,不斷夯實飛行員基礎技能。與此同時,他們大力開展結對幫帶活動,組織資深飛行員為年輕飛行員“一對一”指導,不斷提升年輕飛行員的實操能力。
低空突防、電磁對抗、多目標攔截……加油訓練結束後,戰機編隊接續展開高強度戰術課目訓練,燃油消耗較大,編隊隨即再次進行空中加油。
夜幕降臨,戰機轟鳴。飛行員童如昕駕駛戰機順利進入加油陣位。夜間能見度低、目視距離短,極易出現飛行錯覺,童如昕每一個操作都格外謹慎。受側風和低空亂流影響,加油機軟管搖擺不定。他嚴格按照動作要領,採用“小幅度、高頻率”方式精準操縱桿舵,不斷修正側風帶來的航向偏差。夜幕中,戰機不斷向加油機靠攏,3米、2米、1米……受油探頭與錐套對接,航油被迅速注入戰機。
夜色漸濃,海天融為一體。一架架戰機如同暗夜中的獵鷹,一次次成功完成雲端“穿針引線”。
訓練結束,戰鷹返航,參訓飛行員們馬不停蹄地展開復盤。記者在講評室裏看到,飛行員們逐架次分析飛參數據、評估操縱質量,針對不足制訂改進措施。“作為延長續航時間、提升作戰半徑的重要手段,空中加油能有效提升戰機遠程作戰能力。”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將持續強化空中加油訓練,不斷錘煉部隊作戰能力,確保隨時升空、制勝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