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是如何練成的?他用11年青春作答-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6 11:01:16
來源:人民空軍

“兵王”是如何練成的?他用11年青春作答

字體:

  從看不懂電路圖的大學生士兵

  到全面過硬的雷達技師

  從軍官們身後打下手的“跟屁蟲”

  到承擔重要任務的“藍盾尖兵”

  一位“被質疑”的大學生士兵

  是怎樣蛻變為全軍優秀軍士的呢?

  今天,小編為您推薦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部雷達技師

  王雅樂的“逆襲”故事

  我叫王雅樂,是一名來自空軍地導部隊的雷達技師,從軍11年,先後獲得“藍盾尖兵”、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三等獎、戰區空軍“兵王先鋒”稱號、全軍優秀軍士等諸多榮譽。戰友們調侃我,簡直拿到了地空導彈兵的“大滿貫”。然而,這些榮譽背後艱辛的攀登之旅,只有我自己清楚,那是我作為一名地空導彈兵對“空天安全”的忠勇執着。

  2013年大學畢業,家裏幫我找到了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期待我日後成為一名社會精英。但我心中始終有一顆從軍報國的種子,於是我拒絕了家裏的安排,滿懷壯志地來到軍營,立志要當英雄。

  初入軍營,迎接我的就是“當頭一棒”。第一次進入雷達方艙,看著密密麻麻的面板按鈕,聽着緊張的口令配合,我完全被震懾住了。

  星羅棋佈的電路圖,在我的眼裏就像纏繞的蜘蛛網。班長問我:“你是大學生士兵嗎?電路圖都不會看啊?”班長的話很“刺耳”,但也是在那一刻,我下定決心,不學好專業決不罷休!

  “做難事必有所得”。白天、黑夜,我抓住一切可以擠出來的時間,不僅要學物理和數學原理,還要學液壓、電路等知識,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我終於看完、吃透10余本關於雷達的資料書,積累了10萬字的學習筆記,戰友經常説我是“不瘋魔、不成活”,而我知道“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當我終於學有小成,我所在單位“高學歷戰勤班”橫空出世。他們全部由軍官組成,學歷最低的也是碩士,但每天依然都“粘”在裝備上鑽研戰術戰法。他們的成績和付出,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我面前,讓我仰望。跟在他們身邊,我只有擦擦車,打打下手的份兒。但我並沒有選擇直接躺平或另謀出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學出個樣子來。

  就這樣,我開始了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白天,像“跟屁蟲”一樣跟在老同志身邊打下手,搞演練時就在後邊盯着操作,等他們訓練完,趕緊坐到操作&上,一遍遍模擬。晚上,我就跑到教室學習雷達原理和使用細則,在黑板默畫條文圖冊。有一天半夜,我利用在陣地站崗的機會,“偷溜”進方艙練了幾遍模擬操作,結果被連長查崗抓到,給連長氣得哭笑不得。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在一次任務前夕,雷達技師臨時家裏有變故請假回家,我作為“第一替補”擔負戰備。一天,雷達突然出現故障,正當連長準備召回休假的雷達技師時,我主動站了出來,乾淨利索地排除了故障。首次擔任雷達技師崗位就圓滿完成了任務,我不僅收穫了人生第一次高光時刻,更在戰勤崗位順利“上位”。

  在這之後,我就像是走上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快車道。2017年部隊改革調整,我被推薦為改革後的首批士官技師;2018年,我隨單位參加大項任務,獲得“藍盾尖兵”;2020年以後,我正式由“後備”躋身成為“主打”。

  剛“主打”,即“開戰”。2020年下半年,我營突然受領某重大任務。為了保證戰備,我主動擔負起雷達值機任務,一天24小時吃住都在艙內。從酷夏到嚴寒,我堅守崗位近5個月,每天“雷打不動”仔細檢查兵器、細緻維護裝備,針對任務地域特點,監測兵器參數變化規律,制定了針對性的兵器參數調整方案,不放過任何一處故障和隱患。

  一次常規功能檢查,雷達參數出現了偏移,大家都説沒問題,可能是氣溫變化造成的,但我就要“鑽牛角尖”,查出個所以然來。“這要是打起仗,我們不能有絲毫松懈”,我帶着身邊的年輕戰友,開展了5個多小時的檢查,終於鎖定了問題,最終成功消除了隱患,確保了雷達的良好狀態。後續的任務訓練中,我們一起不斷摸索實踐,創新方法,提升了整體技戰術水平。

  想當初,家人們想讓我成為一名有用之材,這個目標我已經在自己的戰位上實現了。但我深知,軍人的身份不是榮譽,而是責任,重要的不是頭銜,而是必勝的使命。我是一名新時代的軍士技師,在自己的戰位上衝鋒、奉獻,就是我實現自己價值的方式。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