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一秒間,上海港吞吐作業2標準箱。9月19日,上海港單晝夜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72395標準箱,再次刷新了在7月剛剛創造的歷史紀錄。
這是“上海速度”,是“上海流量”,也是上海在全球經濟中的“樞紐鏈結”。
黃浦潮涌,通江達海。壯闊潮聲裏,新質生産力的脈動強勁。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以“大流量”助力新增量,以“大&&”蓄力新勢能,以“大智造”鍛造新優勢,正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錨”。
“大流量”助力新增量
上海外高橋的海通國際汽車碼頭上,作業繁忙。每天平均有近4000輛中國製造汽車從這裡啟程,駛向全球市場。
今年1至8月,上海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70.3萬標準箱,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其中8月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2萬標準箱,刷新月度紀錄。
聯通中國與世界,把“港口流量”變全國“經濟增量”,上海不斷強化輻射服務全國經濟發展的功能和能級。
——口岸大流量裏,産業能級更高更綠。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8月,上海市進出口3874.3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出口1830.8億元,增長17.1%。
“高增長數據裏,藏着高質量密碼。”上海市商務委外貿改革創新處副處長夏勇徵説。
8月,上海市出口機電産品1253.9億元,增長19%,佔全市出口總值近七成,連續6個月規模破千億元,其中,船舶、高端機床、電動汽車、光伏産品出口分別增長45.1%、43.7%、37.1%和39%。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裏,今年初投産的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裏,商用儲能電池生産有序,將出口至澳大利亞等地。這一標杆工廠帶動了上海全市儲能産業快速發展,成為上海出口增長的新增長極。今年前8個月,上海鋰電池出口272.8億元,增長13.2%。
——客流大流量裏,消費潛力持續迸發。
9月21日,“海洋光譜號”郵輪搭載4600余名旅客緩緩靠泊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其中外籍旅客數量超2500名。受益於免簽政策的擴圍和優化,正在打造“入境游第一站”的上海,今年上半年入境游人數累計達415.8萬人次,同比增長37.73%。
更旺盛的人氣,更多元的文化,更新奇的體驗,正在帶動上海成為國內快樂經濟、潮玩經濟等新興業態的前沿地標。到上海打卡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到南京路泡泡瑪特旗艦店選購心儀潮玩,到豫園逛逛老鋪黃金,成為越來越多“90後”“00後”入境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數據顯示,今年8月,迪士尼樂園日均入園人數同比增長5.3%,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接待游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旅游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上海樂高樂園日均客流環比增長74%,累計實現營收超過2億元。
——資金大流量裏,外商投資信心更足。
24小時實現數證齊發、拿地即開工,這是以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命名的“法雷奧速度”,也是中國和上海優質營商環境的“金名片”。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法雷奧新製造基地近日在嘉定區正式啟用。專程訪華的法雷奧集團首席執行官克裏斯托夫·佩裏亞説,新工廠建設得到了中國和上海的大力支持,“優質的營商環境是我們選擇在上海和中國持續加碼的重要原因”。
今年1至7月,上海新設外資企業達3624家,同比增長3.1%。目前,全市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1050家,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623家,上海作為我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為集中的城市地位進一步鞏固。
“大&&”蓄力新勢能
9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成立,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在亞太地區首個一類中心,也是我國踐行全球治理倡議,為世界STEM教育治理提供的一項重要國際公共産品;
9月24日,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在上海正式運營,並推出數字人民幣跨境數字支付&&、數字人民幣區塊鏈服務&&及數字資産&&三大業務&&;
紐約當地時間9月26日,中國宣布將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
9月以來,一系列國際化&&紛紛選擇上海。如同“能量池”和“反應堆”,這些國際化&&集聚全球高端資源,將為上海乃至全國的持續增長積蓄、釋放強大能量。
“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結,意味着上海要承擔更多的橋頭堡功能,引進來、走出去,進一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深度參與全球競爭合作。”上海市商務委主任朱民説。
幫助企業出海弄潮、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上海這個“大碼頭”可以做什麼?
上海最新授牌“長三角重點産業數智公共服務&&”之一的“海智在線”,正在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幫助全國70萬家中小企業升級“全球接單”能力。
浙江一家生産保溫杯內膽的小工廠,通過海智在線AI工具“以圖搜圖&以圖搜廠”功能,匹配到航空航天領域高性能儲水裝備內膽的訂單,大幅提升了企業盈利水平;之後,企業再次被推送到醫療器械行業,生産出具備真空層的胰島素保溫存儲裝置……
海智在線副總裁劉海濤説,在製造端,&&用超過200個標籤對70萬家中小工廠的設備、産能、經驗等要素進行詳細標注,而在生産端,則用超過150個標籤對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萬買家,以及他們發布的百萬張經過標注的零部件圖紙形成數據庫。裝備了一系列數字化和AI工具的海智&&,正幫助海量的中小企業低成本嵌入全球産業鏈創新版圖。
聚焦生産線數字化改造的黑湖科技,幫助千萬家中國紡織企業實現智慧化生産的致景科技,深耕集成電路産業供應鏈的上海泓明供應鏈……一大批服務性功能性&&利用上海信息集聚、人才密集、産業樞紐的特性,為産業鏈各方賦智賦能,幫助它們站上“雲”端,“鏈”動全球。
“上海大力發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工業品電商服務&&、數字化轉型服務&&和專業服務&&等為代表的生産性互聯網服務&&,在部分領域形成了先發優勢和集聚效應。”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馬海倩説。
“大智造”鍛造新優勢
近日,全球“燈塔工廠”的最新一批名單正式揭曉,上海再次入選一家先進製造工廠,成為中國“燈塔工廠”最多的城市之一。
車間明亮凈潔,自動化生産線井然運轉,機器人與人協同作業……走進2024年獲評“端到端燈塔工廠”的施耐德電氣上海普陀工廠,100多台機器人和10&智能AGV在這裡“工作”,大數據、5G、AI等先進技術被融入了生産運營的全環節。
“我們不是無人工廠,而是‘人-機-智’三位一體協同理念的工廠。”上海施耐德工業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冒飛飛説。工廠新産品開發周期平均縮短了63%,工廠人均生産效率提升了82%,訂單生産交付時間縮短67%,過去四五年的新産品上市時間壓縮至最短6個月,實現了極速“上新”。
“‘十四五’期間,上海累計建成7座世界燈塔工廠、培育28家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完成1000多個智能製造場景推廣和落地應用。”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説,目前,上海已建成智能工廠的生産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
智能領航製造,賦能千行百業。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具身工業成為最為亮眼的“新賽道”。傅利葉展&上,多個人形“機器工人”圍繞着模擬産線,分工明確,協同作業,完成了從料箱搬運、物料傳送到分揀的全流程閉環操作。瞄準具身工業這一新賽道,傅利葉展示了其最新的基於GRx系列人形機器人打造的工業場景應用解決方案,帶來了多機協同與自主作業相結合的未來工廠運作模式。
“太精彩了!”從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移動機器人,不少外籍觀眾舉着手機,掏出本子,專程到機器人展區來,記錄下中國機器人的“硬核實力”。作為全國首個把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的地區,預計上海2025年重點行業機器人密度將達到每萬人500&。
從持續夯實戰略性新興産業,到搶抓“新賽道”,謀劃未來産業,上海正努力打造高端製造業強勁增長極,加快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從“施工圖”變“實景圖”。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上汽製造基地內,數百台機器人正在完成複雜的工藝流程,一輛輛上汽與華為聯手打造的“尚界”H5正從生産線上“跑”下來。開啟預售以來,這款搭載了華為ADS 4.0高階智駕系統和鴻蒙座艙的新車小訂突破16萬台,“上海造”汽車新品在市場上迎來了高熱度。
“汽車作為‘科技生命體’,不僅要有‘智慧腦’,還要具備‘健壯身’和‘強勁心’。”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説,上汽正在同步推進從L2級輔助駕駛到L4級自動駕駛的技術攻關與應用,“端到端”智駕大模型已量産落地。上汽還加速建設“創新産業生態圈”,帶動汽車産業鏈上更多科技創新突破。比如,與清陶科技等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發的第二代固態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續航達成率高出行業平均水平20%,年底即將量産。
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上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汽車産業産值增長10.6%,三大先導産業産值同比增長8.6%,特別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分別增長12.2%和12%。
“以高端智造加速擁抱新質生産力,用數智變革全面激活發展新動能,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協同發力,上海高質量發展潛力和韌性更加強勁。”上海市經信委綜合規劃處處長陳斐斐説。(記者 王永前 姚玉潔 周 蕊 龔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