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綠而行向新而變——河北邯鄲轉型發展一線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8 22:51:22
來源:新華社

向綠而行向新而變——河北邯鄲轉型發展一線觀察

字體:

  河北省邯鄲市是老工業基地,産業結構一度偏重。近日,記者在邯鄲採訪了解到,近年來,當地持續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推動企業減污降碳、轉型升級,着力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

  削減污染排放 發展循環經濟

  在武安市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料堆放區,裝卸車輛進進出出裝卸物料。記者發現,智能“鷹眼”系統能夠自動識別揚塵點位,霧炮隨即精準調整水霧噴射。現場難見飛揚的粉塵,也沒有嗆人的氣味。

  新興鑄管是一家環保績效A級企業。據悉,A級是環保績效評級的最高等級,代表同行業環保治理最高水平。根據相關規定,重污染天氣期間,A級企業可以自主減排,B級及以下的企業必須按比例限産停産。

  新興鑄管環保處處長柴海強説,創A不僅讓企業生産保持了連續性,更推動了企業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

  邯鄲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邯鄲市為每家創A企業配備專家團隊,“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治理方案,助力企業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實現綠色升級。邯鄲市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率達76.7%,位居河北省第一。

  在推進減排的同時,邯鄲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新峰循環經濟産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海奎説,通過持續技術創新,企業可對多種固體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建築垃圾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産陶瓷地鋪石、免燒磚等産品,曾經的“生態包袱”,如今變成了“資源富礦”。

  評估綠色資産 適配扶持舉措

  “以前公司貸款,銀行看重的是廠房、設備這些‘硬抵押’;現在憑藉綠色賬戶,上千萬元的貸款很快就批了下來。”曲周中馳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建峰説。

  為了解決綠色資産“難度量、難抵押”的問題,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在碳賬戶的基礎上,把企業減污等指標也納入其中,並綜合企業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先進減污技術應用等指標,為企業建立綠色賬戶。2024年,邯鄲為57家企業建立綠色賬戶,評估形成綠色資産規模超110億元。2025年計劃覆蓋鋼鐵、焦化、炭素等7大重點行業。

  在此基礎上,邯鄲市搭建了綠色賬戶服務&&。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潘正道説,服務&&能夠根據企業綠色賬戶信息,自動匹配適合的政府支持政策、金融機構的金融産品,幫助企業便捷地將綠色成果變現。邯鄲明確提出,對優質綠色賬戶企業給予信貸利率優惠、授信額度提升等支持。

  為進一步推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邯鄲還推出首批全域生態産品目錄清單,將生態産品劃分為物質供給、文化服務、調節服務3大類共39項,並明確各項産品的價值評估方法。“全域生態産品目錄清單相當於為生態産品發放‘身份證’,為後續市場交易與抵押融資奠定基礎。”潘正道説。

  開展綜合治理 端上“綠色飯碗”

  過去,採煤污染給邯鄲市復興區石坡村不少村民生活帶來很大困擾,煤灰到處飛,不少村民家一年四季不敢開窗。

  “我們村裏最多時遍佈50多個小煤場,一時獲利卻遺患重重。就拿運煤來説,來往車輛不僅産生‘二次灰塵’,還把農村道路壓得坑坑洼洼。”石坡村黨支部書記李蟠説。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邯鄲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關停“散亂污”企業,並打破自然資源、林業、環保、水利、交通等部門壁壘,綜合推進水域保護、礦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復、周邊環境提升等多項工程。在多方努力下,當地生態環境華麗轉身,旅游業獲得長足發展。

  石坡村也借勢轉身,利用毗鄰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的優勢打造湖畔露營基地,近期日均接待游客超過200人次。“這裡有水有樹,清靜自然,每個周末都想過來。”邯鄲市民李煜航説。

  圖為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戶村村民在採摘鮮桃。新華社記者 趙鴻宇 攝

  隨着家鄉環境持續改善,部分在外打拼的人們陸續返鄉創業。戶村村民李岩宏原本在外做生意,後來回鄉流轉了500多畝土地種植桃樹和草莓,建起“月月有鮮果”的生態農業園區。他還開闢“共享菜園”發展研學體驗項目,為3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以前在礦上工作,噪音大,晚上經常失眠;如今在花果飄香的環境工作,睡眠也好了,早上經常是被鳥‘叫醒’的。”戶村村民李銀舉説。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邯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7.6%,改善率位居河北省第一;邯鄲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增速位居河北省第二。(記者范世輝、趙鴻宇)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