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城”雄安新區蹲點觀察:新時代改革新地標展現新氣象-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4 21:36:34
來源:新華網

“未來之城”雄安新區蹲點觀察:新時代改革新地標展現新氣象

字體:

  新華社石家莊4月4日電(記者楊帆、岳文婷、劉桃熊)河北雄安新區設立以來,涌現出多個具有示範意義的地標。從被稱作“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到匯聚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雄安科創中心及中關村科技園……創新與改革帶來的活力與效率,助力“未來之城”不斷拔節生長。

  位於雄安商務服務中心西側的城市計算中心,其外觀呈拱形,與水面中的倒影融合,像一隻靈動明亮的眼睛,因此被稱為“雄安之眼”,已經成為萬千游客到雄安之後打卡的網紅地。

  4月1日,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夜景。新華社記者 龔璟璐 攝

  “‘雄安之眼’是雄安新區數字化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新區各類智能化應用場景都離不開城市計算中心這個智能中樞。”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建設運營單位、雄安雲網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宇東介紹,城市計算中心承載的邊緣計算、超級計算、雲計算設施,將為整個數字孿生城市的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提供網絡、計算、存儲服務。

  哪條道路車流量比較大?哪個小區的地下管廊裏有異常?在雄安城市計算中心,整座城市運行數據都能“盡收眼底”。作為新區的“城市大腦”,雄安城市計算中心不僅是技術設施的集合,它通過數據整合和共享,推動了“規劃一張圖、建設監管一張網、城市治理一盤棋”的新格局,為城市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支撐。

  “它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還為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範例。”王宇東&&,通過數字孿生技術,雄安之眼將城市的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深度融合,為雄安新區打造“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雲上一座城”的未來城市模式奠定了基礎。

  在雄安中關村的梅卡曼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一款智能機械臂每每吸引參觀者駐足:通過公司推出的Mech-GPT多模態大模型,操作員無需掌握專業知識,只需發出語音指令,就可讓機械臂完成複雜任務。

  “2024年,梅卡曼德將總部從北京遷至雄安新區,目前我們已經走過了從0到1、從1到10的發展階段,希望在雄安實現從10到100甚至10000的突破。”梅卡曼德總裁辦負責人張丹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雄安中關村是由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中國雄安集團、中關村發展集團合力共建的重點項目,是政企聯動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由政府推動向政府和市場共同推動轉化的試驗田。這裡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空天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前沿産業為主導,圍繞園區行業獨角獸,正在加速形成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為主的特色産業集群,超前布局新技術、新産品的先行先試應用場景。

  3月28日,雄安中關村。新華社記者 龔璟璐 攝

  截至目前,雄安中關村已成功吸引150余家科技型企業入駐,累計引聚創新人才1500餘人。入駐企業累計投入超億元資金建設創新&&、實驗室、研發中心等,主導制定6項國家標準、新增知識産權100余項。通過組織“千企雄安行”、中關村論壇等品牌活動,吸引了5000余家北京企業實地走訪交流。

  緊扣相關企業和單位需求,近年來雄安新區推出一系列改革和創新舉措,助力華望城、軟創街區、中交未來科創城等10余個創新産業&&和20多棟主題樓宇投用後,吸引京津冀、長三角等地一批民營科技型企業考察洽談,一批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物聯網等領域科技型企業落地。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經理劉晶晶説:“開園運營至今,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到來,今年還將引進、孵化大批前沿技術企業,加速打造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為主的産業集群。”

  雄安新區是新時代改革創新的産物。如今的雄安新區,正在深化承接方式、建設模式、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創新,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持續涌動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