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5日電 題:“三向奔赴”:粵港澳“三聯通”為全運會夯基壘&
新華社記者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自行車(公路)賽將於11月7日至9日舉行。在8日舉行的男子個人賽中,運動員將從珠海出發,通過澳門大橋到達澳門氹仔,經港珠澳大橋到達香港大嶼山,再經港珠澳大橋到達珠海橫琴,最後回到珠海市區,全長230公里。
“在這個半天跨三地的賽程中,選手車輪走過的每一寸路面,都記載着三地協同發展的印記。”十五運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黃明忠説。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將分別於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和12月8日至15日舉行。這是粵港澳第一次聯合承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也是香港、澳門首次承辦全國運動會。
自2018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以來,截至今年10月22日上午8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往來粵港澳三地的旅客數量已超過9334萬人次,車輛累計超過1942萬輛次。港珠澳大橋客流車流頻創新高、廣深港高鐵建成通車、世界級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開通……近年來,大灣區城市群基礎設施“硬聯通”為區內一體化發展暢通了“大動脈”。
在粵港澳大灣區,有6條跨江跨海通道已建成通車,分別是1997年通車的虎門大橋、2008年通車的黃埔大橋、2018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2019年通車的南沙大橋、2024年通車的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今年10月30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3航站樓和第五跑道正式投運,開啟“五條跑道+三座航站樓”運行,成為中國民航首個擁有五條商用跑道的機場,樞紐能級再躍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加速形成。
本屆全運會兩個跨境賽事充分體現了三地的“硬聯通”。由珠海承辦的公路自行車路線跨越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地,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橋作為賽道,是十五運會唯一一項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標誌性賽事。由深圳承辦的田徑馬拉松將利用深圳灣大橋跨越深港兩地,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馬拉松賽事。
十五運會及殘特奧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這些跨境賽事從比賽路線的設計到運動員、觀眾和車輛的快速通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三地政府的共同籌劃和密切配合。
在此過程中,三地的“軟聯通”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港澳工作協調部副部長張志華説,公路自行車賽運動員在230公里的賽道上,6次無間斷通過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可以全程享受“不踩剎車”的通關體驗;深港馬拉松賽,運動員在深圳灣大橋上奔跑時,能一口氣跑通深港兩地,領略灣區融合之美。
“我們在優化路線、競賽組織、監管互認、信息互通等方面密切合作,讓運動員可以無感通關,親身感受‘極速大灣區’。”黃明忠説。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跨地域的合作模式,提升了大灣區的整體競爭力,促進了大灣區民心交流,達到“心聯通”的效果,粵港澳三地“三向奔赴”正在開啟新篇章。
“通關連接民心”傳遞的是東道主的熱情。張志華介紹,對參賽代表團,口岸設立了“專用通道”,代表團可以“團進團出”、“即到即走”;對持票觀眾,開通了“綠色通道”,&&境證件“全國通辦”,憑賽事門票還可“急事急辦”,實現“一證在手,説走就走”。
在迎接賽事的過程中,粵港澳三地的民眾充分感受到灣區融合的魅力。今年,約500名粵港澳青年參與了在南沙舉行的迎全運健康跑活動。來自香港的領跑運動員李祖維是香港田徑代表隊前成員、香港田徑錦標賽800米現紀錄保持者,“內地體育文化有着深厚內涵,每一次奔跑,都仿佛在與這片土地進行歷史與現代的對話”。
“與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朋友們同場競技,不僅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更加深了對國家的認同感。”李祖維説。
澳門青年譚家文認為,十五運會促進了三地在體育、人文、經濟等領域的合作發展,還將促進三地青年的情感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朋友們一起奔跑,一起加油,相互鼓勵,充分顯示了粵港澳三地勠力同心、攜手奮進的精神。”她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