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百年舞火龍展現香港中秋浪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6 00:11:56
來源:新華網

特寫:百年舞火龍展現香港中秋浪漫

字體:

  10月5日,在香港大坑,約1萬顆LED燈點亮的“小火龍”亮相。新華社發(王申 攝)

  新華社香港10月5日電 題:百年舞火龍展現香港中秋浪漫

  謝妞

  當國際都會遇見傳統節慶,香港的中秋節如何呈現中式浪漫?5日晚,有着百餘年歷史的傳統節慶活動“大坑舞火龍”在香港大坑隆重登場。

  明月高懸,燈火璀璨,大坑游人如織,一幅壯觀的民俗畫卷正在上演:一條周身插滿線香的“火龍”,在300多名錶演者的默契配合下,伴隨着激昂的鑼鼓聲翩然起舞……這幕獨特的文化盛景將一連三日上演。

  20時30分許,完成點睛的“火龍”從大坑坊眾福利會正式出發。璀璨夜色中,表演者步法精妙,這條超過1.2萬支線香組成的“火龍”變幻萬千、姿態橫生;身着中國傳統服飾的小女孩,手持雲燈和蓮花燈一同出發,不時與觀眾互動,傳遞喜氣。

  10月5日,在香港大坑,由約百名青少年組成的隊伍舞動着約1萬顆LED燈點亮的“小火龍”亮相。新華社發(王申 攝)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這項活動的參與者。無論是表演還是製作,都體現着大坑居民的凝聚力。”“大坑舞火龍”統籌陳偉成説。儘管不少居民已搬離大坑,但仍保持着看“舞火龍”的習慣,有人甚至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大坑幫忙扎制“火龍”,只為這項非遺節慶活動能夠傳下去。

  一條“火龍”的誕生要耗時約兩個月,重近50斤的龍頭則是整條龍的重點,也是製作難度最高的部分。陳偉成指着顧盼生威、昂揚轉動的龍頭告訴記者,神態是賦予整條龍靈魂的關鍵。“龍鼻要高,龍嘴要圓,龍角要往外打開,才有氣勢。”

  龍在火中飛,人在火中舞。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神龍擺尾”“喜結龍團”等絕活輪番演繹充滿溫度的中式浪漫。龍身密布的長壽香光點流轉,時而昂首沖天,時而蛟龍入海,呼嘯間便轉入鄰街。靈動的“火龍”在大街小巷游走,所到之處空氣中香火瀰漫,看客們人潮涌動緊隨其後。

  一個多小時後,“火龍”游街完畢回到浣紗街換香,舞龍者將“火龍”身上燃燒後的香枝派發給市民和游客,傳遞平安和幸福。

  這是10月5日在香港大坑拍攝的“大坑舞火龍”表演。新華社發(王申 攝)

  “現場比社交&&上的視頻更加震撼!”河北旅客佟小姐説,接過師傅手中的香枝,感覺自己不是觀眾,而是真正“走進”這場活動了,讓自己觸摸到香港生活的一種溫度。

  近年來,“大坑舞火龍”也在推陳出新中賡續發展。

  2019年起,大坑坊眾福利會開設“小火龍”青年團,培養更多“龍的傳人”。活動期間,約百名青少年組成的隊伍舞動着約1萬顆LED燈點亮的“小火龍”亮相。充滿電子感的“小火龍”與古樸的“火龍”在浣紗街“雙龍出動”,人群歡呼喝彩,火爆場面映襯着月色更加迷人。

  “大坑舞火龍”總指揮張國豪説,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讓這項傳統真正地“活”在當下。“今年還有許多在港居住的非華裔青少年參與熱場表演,我們希望‘火龍’不只是博物館裏的展品,到今天依然充滿生命力。”

【糾錯】 【責任編輯: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