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説“樺加沙”襲港: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十號風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23:40:57
來源:新華網

細説“樺加沙”襲港: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十號風球”

字體:

  新華社香港9月24日電 題:細説“樺加沙”襲港: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十號風球”

  奚天麒

  隨着超強颱風“樺加沙”逐漸遠離,香港天文&24日20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俗稱“三號風球”),至少維持至25日7時。“三號風球”意味着香港平均風速預計為每小時41至62公里,本地風力雖逐步減弱,但多處仍吹強風,離岸及高地間中吹烈風。

  “樺加沙”襲港期間,香港天文&24日凌晨2時40分發出“十號風球”,至13時20分改發“八號風球”,“十號風球”持續10小時40分鐘,成為香港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十號風球”。這也成為1964年之後,香港再次一年內兩次發出“十號風球”。

  香港天文&24日指出,“樺加沙”影響期間,香港多地出現暴風至颶風級別風力,整體風力與2017年“天鴿”、2023年“蘇拉”及今年“韋帕”相近,但弱於2018年“山竹”。受雨帶影響,香港24日出現頻密狂風大雨,午夜至13時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部分地區超過200毫米。

  香港天文&&&,“樺加沙”帶來顯著風暴潮,疊加漲潮影響,多區水位明顯高於正常潮位,維多利亞港水位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4米,接近2017年“天鴿”期間水平。颱風還引發越堤浪,導致沿岸多處水浸。所幸“樺加沙”路徑略偏西,最強風力未直接衝擊香港,未造成更嚴重破壞。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統籌各政府部門全力防災減災,並在颱風遠離後迅速開展善後工作,力爭盡快恢復市面正常。

  截至24日20時,有約百名市民在風暴期間受傷,後在公立醫院接受診治。

  截至24日17時,特區政府渠務署共接獲19宗水浸報告,已完成處理其中14宗;土力工程處接獲4宗山泥傾瀉報告;路政署收到約1620宗道路事故報告,包括約1050宗塌樹;消防處共處理143宗被困升降機事故、454宗自動火警報告、393宗塌樹報告、1宗山泥傾瀉及9宗水浸事故,並在水浸中協助61名市民轉移至安全地點。

  特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於23日8時提早開放臨時庇護中心,風暴期間在各區共開放50個臨時庇護中心,共有約900人入住。

  隨着風力減弱,香港公共交通逐步恢復。香港城巴公司部分日間路線及機場快線自24日21時20分起陸續恢復,部分路線需改道行駛。香港九龍巴士公司及龍運巴士公司超過80條路線同期恢復,穿梭落馬洲與皇崗口岸的“皇巴士”於20時恢復正常。

  港鐵公司所有鐵路線已恢復運營,部分輕鐵線路準備中,港鐵巴士仍暫停服務。東鐵線、機場快線等班次有所調整,高鐵香港段24日全部班次取消。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24日&&,超強颱風“樺加沙”逐漸遠離香港,但特區政府不會松懈,正努力協調各部門全力應對風災善後工作,爭分奪秒盡快搶修受影響路面及小區設施等。相關人員會通宵工作,務求在25日早大部分市民上班前,市面可恢復正常運作。由於惡劣天氣或會維持一段時間,呼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切勿松懈。

【糾錯】 【責任編輯: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