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近日,新華社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團隊深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調研採訪看到,各地從供需兩側持續發力,以新場景、新業態、新供給不斷激活消費向“新”力,釋放發展新動能。
場景向新:多元需求引領文旅新趨勢
夜幕降臨,烏篷船緩緩駛出碼頭,成都錦江兩岸的燈光隨音樂變幻閃爍,光影交錯間,東門碼頭、安順廊橋等文旅地標漸次呈現。
“船運行很平穩,江風清涼,感覺‘人在畫中游’。”來自廣東的游客黃女士説。
水上景色宜人,岸邊同樣熱鬧非凡。水陸聯動的“火鍋巴士”香氣四溢,碼頭特色市集裏的文創産品琳瑯滿目……隨着夜間經濟生態圈不斷拓展,“夜游錦江”已經成為“老成都”和“國際范”兼備的文旅消費新名片。
這是2025年9月25日拍攝的位於成都春熙路商圈的成都市內免稅店。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消費活力涌動,離不開便捷高效的服務。成都春熙路商圈的IFS商場內,一名柬埔寨游客在購物後來到“即買即退”集中退付點,很快就領取到退稅預付金。“成都是個很美的城市,你們的服務非常好,我還會再來中國!”這名游客開心地説。
江河兩岸、城市商圈升騰的人間煙火,是四川全力推動消費提質增效的縮影。
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四川把提振消費作為重中之重,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同時主動順應消費新趨勢新需求,分類分層建設世界級、都市級、區域級標誌性商圈,積極發展消費新模式。
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對外發布《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條舉措進一步擴大服務消費。隨着“文化+”“旅游+”等融合消費場景不斷涌現,服務消費已經成為拉動各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荊風楚韻,源遠流長。在湖北雲夢縣博物館入口,巨大的弧形高墻以紅黑楚漆為基調,刻畫其上的麋鹿、章&、旗陣,仿佛瞬間帶人穿越時空,走入燦爛瑰麗、大開大闔的歷史中。
“將文化融入游覽體驗,越來越多游客願意把‘文化’帶回家。”雲夢縣博物館副館長欒麗説,玩偶、香包等文創産品深受游客喜愛。今年1至7月,該館文創收入突破400萬元,接待研學團隊2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
青山林立,碧波萬頃。隨着鄉村旅游持續“升溫”,不少游客選擇來到福建,奔赴山海之約。
2024年11月29日,游客在寧德市霞浦縣三沙鎮東壁村一家民宿觀景&&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位於寧德市霞浦縣的三沙鎮東壁村,青山環抱、游人如織。登高遠眺,一側是依山而建的民宿群落,另一側是唯美的海岸線與落日余暉。
“2024年,東壁村接待游客約240萬人次。漁民們通過開民宿、大排檔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增收。”三沙鎮黨委書記黃柯錦説。
産業向智:新供給激活消費新引擎
長江之濱武漢,嵐圖汽車的大本營;黃河岸邊鄭州,嵐圖汽車的重點消費城市。儘管相距500多公里,鄭州消費者可在手機應用程序上“隔空”選車,從下單到提車,最快僅需幾天。
2025年8月25日拍攝的嵐圖汽車武漢工廠生産線。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絲滑”的消費體驗,得益於更“智慧”的汽車生産線。在嵐圖汽車武漢工廠,“5G+工業互聯網”實現全覆蓋,每輛車都有“數字身份證”,四款車型混流生産,平均每118秒即可下線一輛整車。
“這是柔性化、智能化生産的魅力。”嵐圖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盧放説,今年前8個月,嵐圖汽車累計交付達8.17萬輛,同比增長92%。
嵐圖汽車的柔性生産線是武漢“中國車谷”的一道“風景”,目前“中國車谷”已聚集10家整車企業、14家整車工廠、140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
湖北省委書記王忠林&&,湖北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統籌抓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未來産業前瞻布局“三線並進”,光電子信息、汽車製造與服務、大健康3大産業已邁入萬億級,19個産業達到千億級。
2025年8月19日,工人在福建莆田雙馳科技定制工廠店的智能工廠作業。新華社記者 周義 攝
在福建莆田,隨着鞋服産業“智轉數改”,新模式、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涌現,莆田鞋正撕掉“高倣”標籤,實現向高端産品的轉變。
走進莆田雙馳科技定制工廠店,消費者只需脫下鞋襪、站上專用設備,等待15秒,面前的屏幕便會顯示足長、足寬、足弓高度等多維腳型數據。
“AI(人工智能)將基於這些數據匹配適合的鞋楦和鞋墊,下單後工廠智能化生産線隨即啟動,最快兩個多小時就能為消費者‘量腳定制’一雙鞋。”福建雙馳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古瑋明説,個性化定制的消費體驗很受市場歡迎,目前全國門店加起來一年能賣出約十萬雙定製鞋。
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文化産業深度融合,優質文化産品不斷涌現,點亮消費市場“新藍海”。
2025年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成都高新區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電影《哪吒2》製作鏈上的關鍵企業集聚在此:可可豆動畫負責出品製作,墨境天合負責視覺特效,千鳥動畫負責美術設計……“一杯咖啡的距離”就能串聯起産業鏈上下游。
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工作人員顧一鳴介紹,園區打造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四川游戲創新發展中心等高能級&&,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沉浸式交互體驗、文化遺産數字化等領域示範應用,持續推進AI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場景化落地。
我國人口規模超過14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1.3萬美元,消費增長將從“量的擴張”逐漸轉向“質的提升”。
隨着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消費形態與體驗不斷重塑,“數”“智”賦能之下,“産業升級—供給創新—消費擴容”的更多場景正在全國多地生動演繹。
民生更暖:協同推進促消費和惠民生
位於福建廈門的深田社區連心園,“愛鄰服務日”活動正熱鬧開展:義診&前排起長隊,義賣攤位前不時有居民駐足,志願者為往來人員遞上贈飲,一幅和睦的溫馨圖景躍然眼前。
“這幾年社區建設得越來越便利,看病、購物、吃飯、休閒娛樂,15分鐘步行範圍內幾乎都能搞定。”67歲的居民蘇藝能笑着説。
深田社區黨委書記莊瑩瑩介紹,深田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內有各類業態商鋪近2000家,社區還在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從空間、配套、交通、環境等方面開展綜合整治提升,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功能,把促消費和惠民生有機結合。
作為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廈門自2021年起分批次推進61個試點社區建設,實現島內外全域覆蓋。長者食堂、社區托班、便民工坊、品牌超市等業態,讓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
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福建牢固樹立和踐行為民造福的政績觀,聚焦急難愁盼優先抓好民生各領域改革,連續35年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努力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今年前7個月,全省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8%。
溫暖“夕陽”,守護“朝陽”。呵護“一老一小”,既能打開消費增長新空間,也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需求。
2025年9月5日,四川瀘州白酒産業園區天驕托育園的老師帶領孩子們舞龍。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四川瀘州白酒産業園區天驕托育園,寬敞明亮的功能教室裏擺滿各種教具和玩具,室外還開闢了角色扮演和創意表達區等,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
“托育園採取政策支持、企業贊助、園區補助、家長繳費的運營保障模式,托育費每月200元。”天驕托育園園長靳歡説。
瀘州市衞生健康委副主任熊維平介紹,當地已依託社區、企業、園區等多元主體,建成托育機構364家、托位1.9萬個,每千人口托位已達4.6個。
就業是民生之本。
走進位於湖北的中國(天門)服裝電商城,只見自動吊挂系統忙碌運轉,布料沿着軌道被送到各個工位,衣領、袖子、拉鏈被逐一拼接;另一棟廠房裏,工人們穿梭在貨架間,取貨、裝箱、打包……
“布局直播電商渠道後,我們日均服裝發貨量超過10萬件,帶動周邊數千人就業。”湖北萊依窕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飛翔説。
近年來,天門市搶抓機遇,重點打造服裝電商産業集聚區。目前天門紡織服裝相關經營主體突破1.3萬家,紡織服裝産業年交易額突破50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16萬人。
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
“各地聚焦養老、托育、就業等領域發力,協同推進促消費與惠民生,讓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相互促進、良性循環,進一步推動內需潛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陳麗芬説。
文字記者:王雨蕭、黃韜銘、趙鵬昊
視頻記者:郭琳、趙小帥、饒饒、梅元龍、郭圻、鄧楠、楊進
海報設計:代雲鶴
統籌:王薇、白純、陳朔、邱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