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産業變革加速推進的當下,數智化轉型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9月24日,在杭州雲棲大會數智化産業創新研討會暨“‘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培訓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聯合阿里雲智能集團、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啟動“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這一舉措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的戰略部署,通過超常規模式探索領軍人才培養新路徑,為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作為該計劃的重要推動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戰略規劃與公共培訓處負責人、國鴻教育負責人聶正標博士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國鴻教育與國鴻智庫的成立,源於對數智技術引領産業變革趨勢及國家戰略機遇的深刻洞察。國鴻教育聚焦“人才強國戰略”,致力於構建面向未來的高端人才生態體系,通過整合師資、案例、産業場景等資源,重點布局算力、機器人、新能源等前沿領域,為産業輸送複合型、戰略型人才。而國鴻智庫則依託專家資源與産業洞察,為政府與企業提供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破解轉型中“戰略模糊、人才短缺、路徑不明”等核心痛點。聶正標強調:“國鴻教育是‘築基者’,解決人才供給側難題;國鴻智庫是‘賦能者’,打通産業需求側升級的‘最後一公里’。兩者協同發力,既是國有&&的責任,也是服務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聚焦戰略型人才:破解數智化轉型的核心瓶頸
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各行業對既懂技術又懂戰略的領軍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聶正標認為,當前人才體系中,“可實現技術、産業應用與國家戰略深度融合的戰略型人才”比單純的技術專家更為稀缺。正因如此,國鴻教育推出“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聚焦培育具備八大核心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大勢研判力、政策理解力、技術融合力、産業帶動力、實踐執行力、組織領導力、金融創新力、安全保障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戰略規劃與公共培訓處負責人、國鴻教育負責人聶正標博士
“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並非單純的技術專家,而是需覆蓋從戰略視野到實踐落地的全鏈條能力。”聶正標&&,這類人才既要深度理解國家政策導向,精通技術原理與前沿趨勢,又要具備推動技術産業化、整合資源、領導團隊的戰略素養。研修班面向的重大形勢研判者、戰略科學家、研究機構從業者等群體,正是未來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的核心儲備力量。通過系統培養,他們將助力我國數智經濟在技術突破、應用落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築牢基礎,確保發展不偏離政策初衷,推動産業邁向可持續發展階段。
構建協同生態:打造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
“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的獨特性,不僅體現在其對人才能力的全面定義,更在於其創新性的培養機制與生態協同模式。該計劃構建了“課程賦能+資源支撐”雙軌培養機制,以及“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政府”四維協同認證模式,教學場景覆蓋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中西部等超15個城市,實現從人才遴選、系統培養、能力評估到認證授牌的全流程管理。
聶正標強調,數智化轉型是系統性工程,需多方協同發力。地方政府與企業常面臨戰略缺位、數據基礎薄弱、人才缺口等挑戰,而國鴻智庫的“陪伴式顧問”模式正是為此而生。“轉型絕非技術採購或項目上線,而是深刻的系統性變革。”他解釋道,“我們提供‘端到端’服務,從戰略藍圖制定到數據治理、場景選擇、技術選型,再到落地支持,確保轉型可持續、能扎根。”這種模式的核心優勢在於深度融合行業認知與實戰經驗,依託頭部企業專家資源與實證案例庫,為客戶提供精準、可復用的解決方案。
此外,國鴻教育還同步推進“算力産業人才培養”與“機器人産業人才培養”項目,進一步拓展數智化戰略的實踐邊界。算力培養注重“供需精準對接、多方協同發力”,機器人培養則以“産業人才培養”為主線,通過研修班、産業諮詢、資源對接等方式,助力地方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聶正標強調:“單一主體力量有限,唯有匯聚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才能形成基礎人才供得上、研發人才攻得下、應用人才用得好的良性循環。”
數智化轉型是一場關乎國家競爭力與産業未來的深刻變革,而人才是這場變革中最關鍵的基石。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中心(宣傳中心)聯合多方推出的“數智化戰略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不僅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更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
正如聶正標所言:“真陪伴、共成長、見實效——這是我們區別於傳統諮詢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國有&&賦能産業的責任與價值承諾。”在數智化浪潮中,以系統化、生態化的方式培育領軍人才,正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動能。(馬渭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