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副會長余勇、中國工業報社副社長郭俐君、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會員部負責人莊乾江、中電信應急通信公司裝備技術部總監張力久、新華網移動悅讀與會展産業中心運營總監孟超一行走進海麗雅集團考察交流。此次調研行動聚焦百年企業創新發展實踐,圍繞新質生産力培育、應急安全産業升級等議題展開探討,共同探尋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青春密碼”。
在集團歷史文化展廳,考察團一行通過珍貴史料與實物展陳,系統了解了海麗雅集團自1922年建廠以來的百年征程。集團不斷積極探索轉型、以專精特新為發展方向,通過持續的技術革新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成為真正意義的“強國工廠”和行業“隱形冠軍”。
海麗雅集團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黃濤介紹了集團海洋裝備、防務裝備和安全應急産業三大板塊的發展情況及自主研發的特種繩纜及裝備。這些産品全面替代進口産品,成功攻克輕量化難題,推動行業發展。此外,集團自主研發的“蛟龍”繩索救援裝備,作為國內首家全系列國産化産品,已多次為應急救援提供國産解決方案。
考察團一行隨後走進山東海麗應急安全培訓中心,觀摩了集團自創的“體驗式”安全應急教育模式。目前,集團在全國已有“體驗式”安全應急場館30余個,覆蓋北京、海南、杭州等十余個省區市,為全國120余萬人次提供了安全應急教育培訓,提升全民的安全應急意識和應急救援能力。集團在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的指導下,發揮在繩索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積極推進安全應急領域高處作業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針對高處作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推出了《高空作業防墜落場景辨識及管理安全指導手冊》和《繩索高空作業安全要求》團體標準,為高處作業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學、規範的指導。
最後,在集團黨建活動室,考察團深入了解“繩係萬家”黨建品牌,感受“國強民安海麗雅”的實踐意義。據悉,2017年,海麗雅首捐30萬元,與青島市紅十字會、青島市應急管理局設立全國首個“第一響應人”見義勇為獎勵基金。至今,已表彰最美“第一響應人”個人和集體49個,挽救327人生命。
余勇總結指出,海麗雅集團傳承百年繩匠精神,培養了包括榮獲大國工匠、中國紡織大工匠、齊魯巾幗工匠等稱號的“海麗工匠”優秀人才隊伍,為集團及行業的發展不斷注入創新力量。本次活動全面展現了海麗雅集團“百年傳承、創新驅動、責任擔當”的企業精神,為應急安全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