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産CT“破冰者”到“國家隊”成員 東軟醫療以技術破局引領高端醫療裝備新範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4 14:31:08
來源:新華網

從國産CT“破冰者”到“國家隊”成員 東軟醫療以技術破局引領高端醫療裝備新範式

字體: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吳詩萌)4月8日,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以下簡稱“CMEF”)及系列品牌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啟幕。會上,東軟醫療以“國匠創新 智領健康”為主題,攜30餘款創新産品及十餘款生態級解決方案重磅登場,全面展示了其在高端醫療設備、人工智能應用以及智慧醫療生態圈構建方面的最新成果。東軟醫療CEO武少傑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雙光子’CT的發布具有革命性意義,標誌着國産CT技術正式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十年磨一劍 “雙光子”CT重磅發布

1997年,東軟醫療成功研發出了中國首&全身CT,打破了國外企業對CT市場的技術壟斷。這一突破不僅填補了國産大型醫療設備的空白,更推動了基層醫療機構影像診斷的普及,使中國老百姓首次用上了屬於自己的 CT。

2025年4月,東軟醫療再次打破CT市場技術“天花板”,重磅發布“NeuViz P10光子計數CT”(簡稱光子CT)和“NeuViz Epoch Elite超高清CT”(簡稱準光子CT)——“雙光子”CT。據武少傑介紹,歷經十年技術攻堅,成功研發出了作為國內唯一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光子CT。傳統CT在成像上有點“繞彎子”,光子CT基於全新物理原理,通過碲鋅鎘(CZT)探測器直接轉換X射線光子為電信號,突破了傳統CT間接成像的技術瓶頸,實現了極低電子噪聲和多能譜成像的核心優勢。不僅如此,其空間分辨率提升至46.5lp/cm(可清晰地顯示0.1毫米的微小病灶),輻射劑量降低50%以上,並支持一次掃描獲取多能量圖像,顯著提升心血管、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精度。

“另一款是全球首&16cm超高清螺旋CT,我們也叫準光子CT。”武少傑從更清、更快兩個方面介紹了該産品的特點:這款準光子CT就像給CT設備裝上了“升級鏡頭”,其探測器和智能算法能更加清晰地捕捉到細微病變,連傳統CT難以分辨的微小結構也能“拍得明明白白”;同時,機架旋轉一圈僅需0.239秒(不到四分之一秒),舉例來説機器對心臟的“拍照速度”特別快,時間分辨率能達到 19毫秒。

武少傑&&,“除CT外,我們還帶來了3.0T科研型磁共振,一站式多模態複合手術室,以及更具性價比的經濟型和終端産品。”此次參展,共帶來二十幾款産品,涵蓋多種類型,滿足不同醫療場景和客戶的需求。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打造智慧醫療生態圈

當前,人工智能正重塑醫療全流程:從影像輔助診斷到手術機器人,從藥物研發到健康管理,AI技術滲透率持續提升。

武少傑&&,醫療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行業。本屆CMEF,東軟醫療帶來了MDaaS智能數據服務、NeuAI全域人工智能&&、醫療數字人智能體和元宇宙醫患溝通。

其中,NeuAI全域人工智能&&,能夠提供從患者擺位、掃描到圖像重建及診斷的全流程AI服務,顯著提升了診療效率。通過AI算法實現設備自主學習訓練,優化了圖像質量並降低了輻射劑量。在診斷環節,東軟醫療的NeuBrainCARE腦卒中評估軟體,能夠在90秒內完成缺血半暗帶分析,準確率超過95%,為臨床醫生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

武少傑強調,不僅如此,東軟醫療還積極構建智慧醫療生態圈,與華為等合作夥伴在醫療健康領域展開全面合作。通過“融智”解決方案智能化實施框架,加速AI+醫療的研發與落地進程,推出了“添翼”醫療健康智能化全係解決方案,構建了醫療智能化新範式。

促進醫工融合 加速創新成果轉化

在人工智能深度賦能醫療全流程的同時,東軟醫療也在持續探索醫工融合的創新路徑。

醫工融合是推動醫療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但由於需求傳導斷層、轉化周期長、獎勵機制錯位等問題,使得醫工融合成為目前醫療行業亟待解決的痛點。但解決這一痛點過程漫長,在推進醫工融合的時間長河裏,武少傑似乎表現得十分自信,這源於東軟醫療雄厚的人才儲備。

“醫院項目負責人與我們的工程團隊直接對接,團隊中既有精通臨床與工程的複合型醫工人員,也有專注於臨床需求分析和工程技術實現的專業人才。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吃透臨床專家的需求,只要理解到位,從工程角度解決問題就並非難事。”武少傑認為,“醫療專家從醫療痛點和需求出發提出要求,我們從工程角度理解並將這些想法和需求進行工程化、標準化,這种醫工結合不僅意義重大,也符合國家大力提倡的學科交叉,尤其是醫療與工程結合的趨勢。”

“此外,東軟還有臨床研究院,成員大多是高學歷的海外歸國博士,其中不少是跨界人才,比如有學臨床後轉攻工程的,或者本身就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他們專門與醫院臨床專家溝通交流,之後再由後&的工程技術人員結合各方意見,根據課題更偏臨床還是工程,或者其他具體情況,與不同合作醫院、不同項目進行不同方式的搭配,共同開展項目研發。”武少傑補充道。

躋身“國家隊” 責任加碼同時更要為醫療事業添磚加瓦

2024年7月,通用技術集團戰略投資東軟醫療,並於9月完成交割,以45%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投後估值達145億元。這一“國家隊”身份的轉變,標誌着東軟醫療從市場驅動型企業升級為國家戰略執行者,承擔起了更大的社會責任和醫療事業使命。

武少傑強調,身份的轉變使其在戰略布局從三大維度進行了升級:一,技術攻堅——聚焦“卡脖子”領域,推動國産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二,普惠醫療——通過“縣域醫共體解決方案”等手段,將超高清CT、AI輔助診斷等技術下沉至基層;三,企業出海——在國際市場上,東軟醫療積極拓展,致力於成為全球醫療服務的最佳價值創造者。

從1997年的國産CT第一機,到2025年的“雙光子CT”,東軟醫療用二十多年時間書寫了一部中國高端醫療裝備的自主創新史。現在在通用技術集團的賦能下,東軟醫療正以“國家隊”的姿態,通過全鏈自主創新、醫工深度融合與智慧生態構建,重塑全球醫療裝備産業格局。

【糾錯】 【責任編輯:吳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