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資源配置,構建可持續醫療准入生態圈——專家共話“健康中國2030”實踐路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26 17:27:11
來源:新華網

優化資源配置,構建可持續醫療准入生態圈——專家共話“健康中國2030”實踐路徑

字體:

新華網上海3月26日電(肖寒)2月18日,由新華網與默沙東聯合發起的“進界派”醫藥准入生態圈項目第一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圍繞“多方創新協作”與“院內外協同發展”兩大關鍵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會上,六位醫藥領域專家結合政策背景與實踐經驗,協力探討當下中國醫藥准入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全面提升創新藥物的患者可及性出謀劃策,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落地。

“進界派”醫藥准入生態圈第一屆高級別會議 啟動儀式

多方創新協作,疏通醫藥准入堵點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提高藥品可及性與可負擔性作為核心目標之一,但創新藥在到達患者手中的過程中,面臨着審評審批周期長、醫保准入滯後、醫院藥佔比限制等諸多阻礙。醫藥産業鏈複雜,參與方眾多,促進資源高效配置,提升患者可及性迫在眉睫。

在産業端,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副書記楊仁軒認為,體制機制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源生動力,對於醫藥産業而言,新藥研發只是創新起點,要實現成功創新離不開産業鏈全鏈條協同配合。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副書記楊仁軒

“醫藥准入涉及政府、醫院、院校、醫藥産業、流通環節等多方,在快馬加鞭地推進創新工作的同時,我們要特別注意多方協作的創新,打通以患者為中心的良性循環,推進服務患者各項舉措的有效落地。”楊仁軒説。

在醫院端,海南省人民醫院通過分級診療、託管分院與互聯網醫院的有機結合,優質醫療資源得以有效下沉,基層患者無需長途奔波,在本地就能獲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此外,醫院在積極構建全生命體系醫療服務模式,實現了患者檔案的全程管理,為個性化醫療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海南省人民醫院藥劑辦主任覃業語

海南省人民醫院的生動實踐充分論證了多方協作對於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患者可及性的重要價值。海南省人民醫院藥劑辦主任覃業語&&,希望通過多方協作來提升醫療機構資源配置,使優質資源能夠更好地惠及患者和大眾。

在企業端,醫藥企業在暢通優質藥品及服務可及、推動創新藥品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通過數據、信息以及價值的共享,以及借助大數據、AI等技術力量,醫藥企業能夠打破藥品信息、醫療需求與患者觸達之間的屏障。

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光焰指出,近年來創新藥的上市速度明顯加快,但真正惠及患者仍有很多環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比如在創新藥尚未進入醫院時,能夠通過零售藥房提供,既滿足了醫生和患者的醫療需求,也實現了藥物研發生産企業為患者提供服務的價值。”

 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光焰

陳光焰進一步&&,“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患者和大眾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和價值。作為醫藥商業企業,把制藥企業創造的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和患者,是職責所在,也是承諾所在。

多位專家一致認為,實現多方創新協作,要着重強化政策聯動,形成政策合力;推動技術標準化建設,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建立責任共擔機制,平衡藥企的創新動力與患者的普惠需求,確保醫藥創新的可持續性。只有“政産學研醫”各方形成強大合力,才能為健康中國2030奠定堅實基礎。

院內外協同發展,提升醫療可及性

隨着國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患者的需求已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轉變。然而,傳統醫療服務主要集中在院內,院外的用藥指導、慢病管理以及創新藥獲取等環節存在明顯不足。如何通過院內外協同構建全病程服務體系,成為提升醫療可及性的關鍵所在。

 上海陸道培醫院副院長劉芳

上海陸道培醫院副院長劉芳結合臨床案例,深入剖析了創新藥普及過程中面臨的上市速度、價格壁壘與獲取路徑三大矛盾。

“當我們討論創新藥物可及性時,其實是在展開一場關於生命權的討論。創新藥物發展所帶來的希望,只有真正用於患者才能實現。”劉芳認為,提升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更多在於政策的協同、要准入和支付兩手抓,加速高質量創新藥物上市的同時探索更多元的支付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多可及、可負擔的創新藥選擇。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藥劑科主任李志玲

提升醫療可及性,除了藥物可及外,還需要構建院內院外協同的全病程服務體系。對此,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藥劑科主任李志玲以兒童用藥為例,闡述了院內外處方流轉能夠為患者提供的便利和益處。她提出院內外處方流轉需要形成閉環管理,執行一致的處方審核和用藥指導標準,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同時對於如何標準化流轉流程、暢通信息流轉途徑等問題,需要技術層面的突破和保障,也需要推動標準化專家共識的形成。

 上海醫藥大健康雲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剛

上海醫藥大健康雲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剛進一步指出,院內外協同應以“以患者為中心”為核心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藥品,可採取分級管理模式:創新藥由專業藥房提供精細化服務,確保患者得到專業的用藥指導;慢性病用藥則通過社會藥房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覆蓋,方便患者購藥。借助處方流轉&&,患者在院外藥房就能獲取藥品,並享受用藥指導與隨訪服務,從而形成完整的診療閉環。同時,利用智能系統定制個性化用藥方案、監測不良反應,有助於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展望未來,院內外協同發展需要完善相關政策,統一醫保結算標準,消除患者異地就醫、購藥的障礙;推動電子處方中心建設,實現全流程數據追溯,保障醫療安全;強化患者教育,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識,讓患者更好地參與自身健康管理。

六位專家圍繞醫藥准入生態圈建設的觀點,為“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思路。構建公平、高效、可持續的醫藥准入生態圈,需要各方以積極進取的態度突破邊界,整合資源,匯聚力量,讓創新藥能夠真正惠及廣大民眾,守護14億中國人的健康福祉。

【糾錯】 【責任編輯: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