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來自貴州大山裏的45個孩子,身穿融合苗繡、侗族繡、銀飾等多種少數民族非遺元素的服裝,走上中國國際時裝周的T&。濃濃的民族風情與時尚潮流碰撞,呈現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也讓無數觀眾感受到了原生態高級感的震撼。
這是一場屬於“最本地”的展示。時裝秀的設計者是苗族設計師,模特是沒有走出過大山、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當地孩子,展示的是純手工製作、當地風格的服裝飾物……這一切最具民族韻味的元素,卻突破了審美隔閡和文化界限,從在家鄉舉辦的“村T”時裝秀開始,一步步走上了國際T&,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廣袤的國土疆域、悠遠的歷史文化、多元的生活狀態,讓中國這片土地上從來不乏令人驚奇的審美意蘊。重要的是如何發現它們,並通過有創意地改造,讓它們在一種現代化、國際化的視野下煥發出光彩。
仔細想想,這些走上國際舞&的非遺元素,並不只是“審美的故事”“文化的故事”,也是“奮鬥的故事”“發展的故事”。在開頭提及的貴州民族時裝秀上,有一幕格外令人動容——爺爺唱着民謠,用老木犁扛着孫女走上T&。
這是一個寓言:幾代人的努力,讓文化一代代地托舉、傳承、接力,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大山,也走向了國際。
在這場秀的背後,還有一個故事:有幾個孩子拿不出路費,一度打算放棄這場時裝秀,為了讓孩子們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村民們自發籌集機票,把孩子們從貴州“村T”一個不落地送上了國際T&。
這或許也是中國非遺收穫世界矚目的深層原因:所有人齊心協力,深度改變了當代中國的面貌,也終於將屬於中國的文化元素,以平視的角度展現到了世界面前。
人們也有理由相信,隨着時代的發展,今後在世界舞&&放異彩的中國文化、非遺項目還會絡繹不絕地涌現出來,去展現歷史文化的底蘊。(柳早)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