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高考藍皮書發布:聚焦高考改革,共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1 14:55:18
來源:新華網

2026版高考藍皮書發布:聚焦高考改革,共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

字體:

  9月20日,由現代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論壇暨2026中國高考藍皮書教研學術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大學舉辦。本次活動以“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生態”為主題,匯聚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知名校長及一線教育工作者,深入解讀高考改革新趨勢,分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

  發布會全景:多維度解讀教育改革核心議題

  發布會上,現代教育出版社社長張晶晶首先發表致辭,以藍皮書核心成果發布、高考改革專題報告、校地實踐分享、專家互動論壇四大板塊展開討論。

  藍皮書核心:構建中國式教育目標與改革路徑

  山東創新教育研究院教授、高考研究專家李秀偉代表中國高考報告學術委員會發布2026版藍皮書核心教研成果。他指出,2026版藍皮書以“提挈原理、兌現承諾”為核心,立足《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首次系統提出“中國式教育目標整體觀”。他強調,教育應“扎根中國大地”,以國家戰略為中心,整合“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大考查維度,真正實現“五育並舉”與“全面發展”的有機統一。

  藍皮書進一步提出“繼舊開新”的教育改革邏輯:一方面傳承《中庸》“博學篤行”、《大學》“新民”等傳統教育智慧,另一方面結合現代課程改革需求,以“學科大概念”串聯課程內容,通過情境化教學激活學科育人本質。同時,以“三理論五轉型”構築教育改革大視野:通過“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品德修養”等六大維度破解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推動高考評價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向“素質立意”深度轉型;明確“從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到遵循拔尖創新人才成長規律”“從學以致用到用以致學”等五大轉型方向,為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提供清晰實踐路徑。

  專家洞見:高考改革與人才培養的協同突破

  專家解讀:錨定高考改革核心框架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學者、高考政策研究專家徐尚昆在“高考改革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專題報告中,明確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框架可概括為“一個堅持、兩個轉變、三條主線、四項原則、五大能力”:

  一個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人才培養在我國教育改革事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兩個轉變:落實高考實現從“解答題目”向“解決問題”的轉變、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素養”的轉變。

  三條主線:命題緊扣“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連線”。

  四項原則:命題遵循“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景不成題、無任務不立題”。

  五大能力:重點考查信息加工、邏輯推理、科學探究等關鍵能力,確保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國家戰略需求精準對接。

  一線實踐:構建拔尖人才培養全鏈條

  人大附中原教學校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高考研究專家沈獻章分享校本探索經驗時提出,拔尖人才培養需兼顧“教育公平”的雙重維度:以“有教無類”保障基礎公平,讓每個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以“因材施教”實現高級公平,為不同潛質學生提供適配成長路徑。

  在具體實踐中,通過小初高貫通培養、分層分類教學、校本課程與社團搭建、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四大舉措,構建從早期選拔到持續培育的全鏈條體系。例如開設30余門學科競賽與科創課程、對接清華北大先修課資源,讓拔尖學生在“自主探究、真實科研”場景中提升創新能力,為拔尖人才成長提供“沃土”。

  論壇共識:凝聚拔尖人才培養的多方合力

  論壇環節,山東教育社編審陶繼新與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處長、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原副主任曹志祥及李秀偉、沈獻章、徐尚昆、山東大學副教授孫曉翠女士五位專家圍繞“中大銜接階段拔尖人才培養”“學科實踐系統構建”“終身學習能力培養”三大議題,從政策制定、實踐探索、理論研究等不同維度展開討論,共同探討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他們認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需基教回歸學科本質、強化科教融合、搭建資源&&。

  價值引領: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現場舉行2026版高考藍皮書系列叢書發布儀式,系統呈現高考研究與教育實踐融合的最新成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參考、可落地的實踐指引。

  2026版高考藍皮書不僅系統梳理高考綜合改革的政策脈絡與實踐成果,更立足中國式現代化需求,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政策解讀—理論支撐—實踐工具”三位一體的解決方案。

  未來,現代教育出版社將持續聚焦教育改革核心議題,搭建“學術研究—一線實踐—人才選拔”的溝通橋梁,助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實現教育強國目標提供人才培養保障。

【糾錯】 【責任編輯:申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