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劉映)天氣漸涼,但“秋老虎”余威仍在,晝夜溫差較大,很容易令人生病。如何順應自然規律,科學養生,預防秋季高發病?9月16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行的健康中國中醫藥健康促進主題發布會上,多位中醫專家圍繞“秋季中醫藥養生”主題,從防暑、潤燥、情志、飲食等方面詳解秋季養生之道。
“秋季養生,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貴在滋陰斂陽。掌握秋季養生的知識與方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還可以為冬季養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副司長歐陽波&&,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發布了20項中醫治未病干預指南,介紹了成年人、老年人飲食調養的秋季藥膳,指導大家健康飲食、調養身體。同時,不斷加強各層級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布局中醫優勢專科集群,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師資培訓,提升秋季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水平。持續推動中醫食養藥膳文化融入社區和家庭日常生活,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
發布會現場
暑濕加秋燥,“衣食住行”皆可防
面對暑濕未散、秋燥漸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指出,預防最重要,午後氣溫較高時減少外出,盡量穿透氣的衣服,在室內保持開窗通風。飲食上需要清暑祛濕,向預防秋燥過渡。可以煮一些綠豆薏苡仁粥等來緩解症狀,切忌辛辣刺激、冰冷的食品,避免傷及脾胃。從起居上應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傷元氣。如果有時間的話,午後可以休息15-30分鐘恢復體力,清晨和傍晚可適當運動散步,打打八段錦,但是要減少劇烈活動。
“中暑而燥邪比較重的,除了身熱、頭暈以外,多伴有口乾、咽喉不適,可以用麥冬、石斛、鮮梨,加水煮20分鐘,沖泡代茶飲。”劉清泉特別提醒,老年人體質相對敏感,對暑濕的耐受度比較弱,需要多加防護。
科學“貼秋膘”,有些體質別盲目補
“貼秋膘”旨在通過秋季進補增強體質,為冬季儲備能量。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長沈洪指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體質偏頗,盲目“貼秋膘”可能會適得其反。
“從中醫體質學角度,以下幾類人群不宜盲目進補:肥胖及代謝異常人群,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脾胃虛弱者;胃火旺盛者;老年人和兒童。”沈洪説,科學“貼秋膘”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暴飲暴食,損傷腸胃。同時也要重視辨證施補,以平補潤燥為要,避免“越補越滯”。
秋季飲食當以“養陰防燥”為綱,順應《黃帝內經》所説“秋冬養陰”之道,通過酸收柔潤之品調和肺氣,為冬季健康打下堅實基礎。可適當食用一些養陰生津、潤肺去燥的食物,如梨、甘蔗、百合、蓮藕、蜂蜜等。沈洪推薦幾款食療方:雪梨百合汁,清熱潤燥,適合肺燥幹咳人群;蓮藕排骨湯,滋陰潤燥,適合脾胃虛弱者;山藥粥,補脾益肺,適合老人和兒童。
沈洪還介紹了調養方法:“四季脾旺不受邪”,秋冬季節調補脾胃,脾胃之氣健旺,則外邪不易入侵。平時可艾灸脾俞穴、足三里穴,來強健脾胃功能。
秋季防脫髮,內外調養是關鍵
“秋季燥氣當令,人體氣血內收,頭皮毛孔收縮,加之燥邪耗傷陰血,故而易出現脫髮增多。”浙江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湯軍指出,脫髮多與肝腎陰虛、精血不足、髮根失養密切相關,因此強調內外調養、裏應外合綜合施策。內調方面,飲食上應多攝入黑芝麻、黑豆、核桃、桑椹、枸杞等滋陰養血之品。
湯軍推薦兩款簡易藥膳:桑椹黑豆黃精湯和核桃芝麻糊。“核桃芝麻糊可以每日食用1次,連服1個月,具有補腎益精、潤燥養發的功效。”湯軍説,起居調攝尤為關鍵,務必保證充足的睡眠,子時後是氣血調復的關鍵,避免熬夜,應子時前即晚11時前入睡。外養方面可堅持每日以指腹輕柔按摩頭皮,重點刺激百會穴、風池穴等關鍵穴位。梳頭時宜選用木梳或牛角梳,自髮根向發梢方向梳理,每日堅持百餘下,以此刺激頭部的經絡。
秋氣通於肺,在志為悲。化解“悲秋”情緒,重在收斂神氣。湯軍建議,多進行戶外運動,選擇秋高氣爽之時登高望遠,既可以開闊胸襟,又能宣泄胸中鬱結之氣。適當增加日曬時間,尤其午後可以曬曬背部,有助於振奮機體陽氣。
湯軍還介紹了五行音療的方法,建議多聆聽《春江花月夜》等輕快舒緩的中國傳統樂曲,避免聆聽悲傷的曲調。同時,積極培養能陶冶情操的興趣愛好,如練習書法、繪畫或從事園藝活動,通過專注其中以轉移注意力、寄託心神。
“秋凍”要適度,咳嗽要區分類型
“秋凍要適度,有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心腦血管疾病這類人群,如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等,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這類人群需要及時保暖。”劉清泉強調,秋凍,並非越冷越好,不能硬扛。
對於秋季高發的咳嗽問題,劉清泉指出,要區分類型,對症下藥才有效。風燥咳嗽多表現為幹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容易咳出來,伴隨口舌乾燥、咽燥咽癢。肺熱咳嗽往往發生在深秋階段,咳嗽頻繁,痰黃粘稠,伴有咽喉疼痛、咽幹口渴等症狀。針對風燥咳嗽,可選杏蘇散所做的顆粒或糖漿,或川貝枇杷露這一類的非處方藥物。針對肺熱咳嗽,可選用麻杏石甘湯一類的非處方藥物,但不宜長期服用。飲食調理也有效。對於風燥咳嗽,可取一個梨,根據痰的情況加適量川貝或花椒,用水蒸或煮20分鐘,喝湯吃梨。針對咳嗽咽幹的情況,還可以選桑葉、菊花、麥冬來做代茶飲。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如有不適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