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血戰&兒莊 激戰禹王山——徐州會戰回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5 18:06:31
來源:新華網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血戰&兒莊 激戰禹王山——徐州會戰回眸

字體:

  新華社南京7月25日電 題:血戰&兒莊 激戰禹王山——徐州會戰回眸

  新華社記者趙久龍、叢佳鑫

  在山東省棗莊市&兒莊大戰紀念館的展櫃裏,一張老照片震撼人心:清真寺西小講堂一面墻壁上,不足80平方厘米的面積密布94個彈孔,彈痕最深達約10厘米,無聲訴説着1938年那場生死拉鋸戰。

  1937年底,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濟南後,企圖南北對進會攻位於中國兩大交通動脈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交會點的徐州,再西進鄭州,南攻武漢。時任中國軍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率部以徐州為中心,同日軍展開大會戰,即徐州會戰,其中1938年3月打響的&兒莊戰役最為著名。

  &兒莊戰役是全民族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以&兒莊為重心的廣大魯南、蘇北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役。1938年3月23日,中國軍隊第31師騎兵連北上誘敵,與日軍遭遇,&兒莊戰役正式打響。

  &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説,&兒莊戰役期間,中國軍隊組織了眾多“敢死隊”。第27師連長王范堂率全連僅剩的57人組成敢死隊身綁手榴彈、臂纏白毛巾,偽裝成日軍夜襲敵陣,激戰一夜收復了城西北角四分之三陣地,最終僅13人生還。

  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空前團結,同仇敵愾、共禦外侮。周恩來提出“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守點打援”“各個擊破”,並委派專人到徐州,向李宗仁轉達了中共方面關於&兒莊作戰的建議,配合作戰有序開展。當時,中共山東省委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萬德、大汶口以及泰安以北地區炸毀了附近的鐵路橋、公路橋,中斷了日軍的軍運10余日,有力阻擊了日軍對&兒莊地區的後備增援和物資補給。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説:“敵攻魯南時,整個華北五省的遊擊戰爭……也盡了相當的力量”。整個徐州會戰期間,中國共産黨廣泛動員組織各地愛國青年、工農群眾數十萬人支援抗戰。

  1938年4月7日,勝利的旗幟插上了&兒莊城頭。&兒莊戰役,中國軍隊以弱勝強,3萬將士為國捐軀,殲滅日軍1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和戰利品,取得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忱。

  “禹王山位於如今徐州下轄的邳州市,到山東&兒莊直線距離約9公里。”禹王山抗日紀念館講解員王茜説,日軍兵敗&兒莊,集結力量準備拿下徐州。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利持久戰,中國軍隊主動撤出徐州,向豫南鄂北轉移。當年,滇軍將士行程數千公里奔赴抗日前線。在徐州會戰的撤退轉移階段,他們奉命在禹王山一帶阻擊日軍。

  1938年4月22日,第60軍在&兒莊附近的運河以東同日軍展開激戰,禹王山一度被日軍搶佔,又被滇軍將士奮勇奪回。20多天的戰役打得非常慘烈,第60軍原本約4萬人的部隊傷亡近2萬人。大部分犧牲的將士就地掩埋,骸骨至今還在。正是滇軍將士在禹王山的浴血奮戰,成功阻擊了日軍,為中國軍隊戰略轉移贏得寶貴時間,確保了徐州會戰的戰略成果。

  在&兒莊大戰紀念館“民族之光”展墻上,犧牲將士名單令人肅然起敬,而這背後是更龐大的無名英雄群像——雲南昭通1084團連長趙繼昌在弟弟趙克犧牲後繼續衝鋒;陜西將士寫下“生在陜西,死在山東”絕筆……

  “先輩在民族最危難的時候,用鮮血和生命凝結成的精神力量也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這段歷史,我們必須發掘好、傳播好。”孔令欣説,&兒莊大戰紀念館年接待量超200萬人次,還計劃在海外舉辦展覽,讓世界看到中華兒女共禦外侮的精神。

  青山不語,英魂永存。如今,&兒莊大戰紀念館、禹王山抗日紀念館鮮花常新。“徐州會戰,特別是&兒莊戰役、滕縣戰役、禹王山戰役等,打出了血性,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破了日軍和買辦們的‘速勝論’,打出了抗戰勝利的信心。”徐州市史志辦公室副主任柳彥説。當戰爭的硝煙散盡,偉大抗戰精神正在新時代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