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終點站的“生命畫師”-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3 19:52:45
來源:新華網

人生終點站的“生命畫師”

字體:

海報製作:方金洋

  新華社天津4月3日電(記者尹思源、徐思鈺)整理、清潔、化粧……在天津市殯儀服務總站的整容工作室,有一群人承擔着遺體修復和美容工作,今年41歲的李迎就是其中一員。

  不知不覺間,李迎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近十個年頭。在外界眼中,這份與死亡密切相關的工作充滿神秘色彩,有人形象地將他們稱為人生終點站的“生命畫師”,在李迎看來,這份工作神聖而莊嚴,不但要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也要讓生者的心靈得到慰藉。

  在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工作間內,擺放着刷子、粉底、油彩等化粧用品,李迎打開工具箱,開始為當天的工作做準備。

  李迎正在對模具進行噴繪練習。郝傑 攝(新華社發)

  “遺體整容要求的往往不是漂亮,而是自然安詳,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面部的處理。”李迎説,需要進行整容的遺體受損程度大多比較高,特別是一些面部受損的遺體,想要最大程度還原逝者生前的樣貌,往往要耗費更長時間。

  李迎熟練地整理着各種工具,她的老師、遺體整容工作室負責人徐強在一旁看著,臉上滿是欣慰。

  “她剛來的時候是個純純的‘門外漢’,所有的步驟都是從零學起的。”李迎初到天津市殯儀服務總站工作時,負責的是殯儀服務工作,2016年成為遺體整容師後,她跟着徐強學習皮膚縫合、調節膚色,逐漸成長為整容工作室的骨幹力量。

  “一開始認為很簡單,但它確實不簡單。”李迎説,以皮膚縫合為例,針應該怎麼拿、從什麼地方下針都很有講究,縫合的深度和角度不同,縫合的效果也不一樣。

  為了早一點掌握工作技能,李迎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練習。“很多下班時間,別人都休息了,她還在拿着工具練習。”徐強説,僅用幾個月的時間,李迎就掌握了遺體整容需要的大部分技能,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李迎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和老師徐強共同進行遺體整容時的場景。那位逝者因車禍離世,遺體受損嚴重。不知為何,平時膽子並不大的她看到這具遺體時並未感到害怕,而是為這位逝者的遭遇感到心疼。“我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他到底遭受了怎樣的痛苦。”

  徐強(右)指導李迎練習工作技能。郝傑 攝(新華社發)

  在李迎看來,每一次工作都是一場生命的對話,有愛心、有同理心,正是遺體整容師的必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每一個生命的‘最後一程’負責。”她説。

  耗時兩個多星期,徐強帶着李迎和同事們一同努力,終於完成這一遺體整容。看到整容後的逝者遺體時,一位家屬向李迎投來了感激的眼神。“就是那個眼神讓我明白,讓每個生命體面地離開,就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李迎説。

  提起殯葬行業,一些人總會諱莫如深。李迎也曾和許多殯葬從業者一樣,遇到過朋友的不解和疏離。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殯葬行業的神秘面紗正在被逐漸揭開,也有越來越多更年輕、更專業的人才主動加入殯葬行業隊伍之中。

  “這幾年有很多‘95後’‘00後’開始從事殯葬工作,他們為這個行業帶來了朝氣和活力。”李迎説,“這個職業正在被社會尊重和理解,我也會繼續用我的雙手,為生命畫上最美的休止符。”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