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8日電(邐琛)中國是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但在過去30多年裏,通過推行疫苗接種、加強血液篩查、規範診療服務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我國在慢乙肝防治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我國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已穩步下降至6%,其中5歲以下兒童的HBsAg流行率已降至0.3%。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
在近日於北京召開的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上,慢乙肝的最新防治策略和研究進展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目前我國在慢乙肝防治方面已邁入關鍵階段,有效性和安全性“雙優”的治療方案已為患者帶來長期獲益。未來,通過進一步擴大治療範圍和加強健康教育,更多患者有望獲得規範化治療。
邁入乙肝防治關鍵階段:擴大篩查與治療覆蓋率
“中國目前有7500萬慢乙肝患者,每天都在與乙肝病毒抗爭。如果感染乙肝病毒後長期得不到治療,患者可能逐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原發性肝細胞癌。”侯金林指出,慢乙肝患者的5年肝硬化發生率為12%-25%,肝硬化患者的5年肝癌發生率為6%-15%,而5年肝功能衰竭的發生率則為20%-23%。
面對疾病負擔,世界衞生組織(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衞生危害,目標包括新發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死亡率減少65%,以及診斷率和治療率分別達到90%和80%。然而,目前我國慢乙肝的診斷率和治療率僅為22.1%和15%,仍有較大差距。
侯金林強調:“篩查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是當前的主要挑戰。我們希望通過國家層面的篩查政策推廣,結合醫療機構的主動篩查和院內轉診模式,更多患者將被及時診斷和治療。”
針對慢乙肝患者的早篩、早診和早治,侯金林介紹了國內部分醫院探索的“院內轉診”模式。該模式強調將醫院作為防治關鍵樞紐,形成診斷、治療和長期管理的閉環,以解決慢乙肝患者的高漏診率和低就診率,提高治療率,做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終身管理。
“在院內消除模式中,一旦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會自動推送提示,幫助醫生及時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侯金林解釋,“通過這種閉環管理,患者能得到更加及時、規範的治療,降低疾病進展風險。”
侯金林介紹,醫院應充分發揮中心樞紐作用,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院內數據庫,對潛在慢乙肝患者進行規範化管理,形成從診斷到治療再到長期隨訪的閉環體系。同時,醫院還需加強與基層醫療機構的協作,推動篩查、診斷和治療的全流程覆蓋,確保“應篩盡篩、應診盡診、應治盡治”。
雙優時代:創新藥物推動治療升級,助力患者長期獲益
慢乙肝治療正邁入“有效性和安全性雙優”的時期。侯金林介紹,對於慢乙肝來説,雖然目前尚無法實現“徹底治愈”,但可以通過藥物有效抑制病毒複製,阻止疾病進展。
“我們現在開始強調擴大治療,是因為醫學技術進步了,診療方案升級了,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提高了,國家醫保報銷等政策加碼了。現在,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越來越多,而且大多藥物能夠醫保報銷,藥物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大幅提升。”侯金林&&。
在本屆APASL大會上,慢乙肝一線治療創新藥物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TAF)的研究報告成為亮點。通過在中國慢乙肝患者中開展了為期8年的臨床隨訪研究,數據顯示,長期使用TAF的慢乙肝患者病毒學抑制率持續保持在高水平,同時骨密度和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變化很小,證實了該藥物在長期治療中的良好表現。
“隨着藥物安全性的數據越來越多,可以説,現在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藥物是比較安全的。”侯金林指出,“新型藥物在安全性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用藥體驗。”
“以前的抗病毒治療主要針對病情最嚴重、最急迫的患者。那時藥物種類有限,且患者需要承擔較高的治療成本。”侯金林解釋,“但如今,我們進入了‘雙優’時代,治療門檻逐步降低。通過早期干預,更多患者可以避免疾病進展,獲得長期健康的生活。”
慢乙肝治療適應症擴大 多方共築健康防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提出,無論患者谷丙轉氨酶(ALT)水平是否正常,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包括乙肝家族史、年齡超過30歲、肝組織學檢查提示肝臟炎症或纖維化等,都建議啟動抗病毒治療。
“以前我們對ALT正常的患者採取觀察隨訪策略。但隨着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應該讓更多慢乙肝患者儘早啟動治療,以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風險。”侯金林指出,《指南》的核心在於優化治療策略,擴大抗病毒治療的覆蓋範圍。如今 對於大多數慢乙肝患者來説,無論ALT(谷丙轉氨酶)水平是否正常,均建議接受抗病毒治療。
“中國在落實世界衞生組織消除乙肝目標的具體行動方面,無論是基於中國患者的研究數據,還是乙肝創新藥物的選擇和可及性,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侯金林&&,目前,我國慢乙肝治療正朝向“全治”(treat all)前進,其核心在於提升治療覆蓋率、降低疾病相關死亡率,這是應對病毒性肝炎防控挑戰的關鍵策略,同時也與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衞生危害”目標高度契合,對於推動全球肝炎防治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而擴大篩查和健康教育,是實現消除乙肝目標的關鍵一環。侯金林特別呼籲:“乙肝篩查非常重要,建議所有成人在一生中至少接受一次乙肝篩查。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應盡快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如果為陽性,應儘早啟動抗病毒治療。”
他還強調,通過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乙肝防治的宣傳力度,消除乙肝相關的歧視,鼓勵患者主動就診和接受治療。
“中國在乙肝防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在母嬰阻斷、篩查與治療、創新藥物應用等方面,為全球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侯金林&&,隨着政策的不斷推進和治療手段的持續優化,我國正朝着WHO提出的消除乙肝目標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