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北京市平谷區成功舉辦“近光講堂”2024年第四期。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評論員白岩松以《我理解的德智體美勞》為題,為全區學生、教師及家長做精彩分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與大家互動交流。
課堂上,白岩松聚焦新時代的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結合當下新時代教育的特點,旁徵博引,緊跟時事,從歷史、文化、科技等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述了五育培養的關鍵要點,為老師和學生們提出學習建議,指明發展方向。
“德”要包含公德
過去,大家談“德智體美勞”的“德”,多指一個人的道德和德行。白岩松認為,“德”的首要任務是塑造公德。公德的建設並非一蹴而就,需要社會整體的進步。他熱切呼籲更多的年輕人積極守護公共秩序,培養良好的公德意識。
“智”要關注智慧
白岩松主張,學生們應當更加注重智慧的培養,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識越來越不是被少數人所掌握的,要學會將知識轉變成一種思維方式。他特別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指出,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失意落寞的時候,書是最好的良藥。
體育的重點在“育”
體育的核心並非僅在於“體”,而是着重於“育”,以體育為媒介,實施育人之道。白岩松説:“我們應當教導孩子們如何在規則的約束內取得勝利,也要教會他們如何體面且有尊嚴地面對失敗。”
要培養真正的審“美”能力
白岩松舉例提及,中國很多城市秋天實行緩掃落葉的做法。此前,一旦落葉飄落,清潔工人便要立即清掃乾淨,確保街道的整潔。然而,現在人們的審美觀念開始轉變,學會欣賞秋天之美。展望未來,他希望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能不斷提升自己與時俱進的審美能力,更好地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用智力的創造去“勞”
當人工智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當前的勞動能力應當如何體現?白岩松提出,其關鍵在於智慧。那時,必須擁有全新的勞動概念,用智力的創造去“勞作”。
白岩松強調了以德樹人、以智啟人、以體育人、以美化人、以勞育人的重要性。他建議同學們培養“第二條輔助線”思維,引導大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從事新聞媒體這個行業?
您認為AI會替代新聞評論員的工作嗎?
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理解讀書?
……
在問答環節,學生們連珠炮似的提問。白岩松老師一一為大家進行解答,還分享了自己學生時代以及工作期間難忘的小故事,現場互動氣氛熱烈。
日前,平谷區在全區中學組織開展“見字如面:大咖有約”活動,通過徵集書信,讓更多學生將思考注入筆端,將情感匯聚紙面,近距離與嘉賓交流,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活動現場,來自平谷三中、馬昌營中學的初三學生現場讀信,與白岩松老師面對面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思考和人生感悟。白岩松老師與同學們擊掌,並為他們送上考試祝福。
最後,平谷七小的學生與老師為白岩松老師送上手工製作的禮物——用掐絲琺瑯工藝製成的金話筒與朵朵桃花。
本期“近光講堂”在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來自平谷區馬坊中學的郝俊鐸老師&&:“我讀過白岩松老師的書,他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今天聽了講座以後,我更是備受鼓舞,我會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為祖國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來自平谷區劉家河中學的初三學生葉思彤&&:“白老師在舞&上侃侃而談,講述着他自己對德、智、體、美、勞的見解,讓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通過這次講座,我理解到了作為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應該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人,努力照耀其他人。”
據悉,“近光講堂”於2023年9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舉辦14場,先後邀請各領域知名專家到場授課,為平谷師生帶來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文化盛宴。2024年“近光講堂”全面升級,邀請各領域知名專家走進講堂開講,圍繞航天工程、文化傳播、科技創新等內容,為大家帶來生動的“大思政課”,在活動中靠近光、追逐光、成為光,點燃學子夢想,共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