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
俄語翻譯和秘書
毛岸英,男,漢族,中共黨員,1922年10月出生,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長子,湖南韶山人,生前係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秘書。曾參加蘇聯衛國戰爭,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曾任北京機器總廠黨支部副書記。1950年,新婚不久的他主動請求參加抗美援朝戰鬥。在一次美空軍突襲中,在作戰室緊張工作的他壯烈犧牲。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毛岸英有着一個艱辛的童年。在那動蕩的日子裏,岸英從小就隨着父母四處奔跑。毛澤東曾感慨地説:“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行萬里路!”
8歲時,由於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他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後,地下黨組織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由於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
毛岸英的少年時代很傳奇。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後來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冒着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
毛岸英的青年時代很充實。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他遵照父親“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曾任北京機械總廠支部副書記。他從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
毛岸英擁有英勇的一生。
1950年,毛岸英主動請求參加抗美援朝戰鬥。11月25日上午,美空軍轟炸機飛臨志願軍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幾十個凝固汽油彈。在作戰室緊張工作的毛岸英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毛岸英入朝參戰雖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沒有作出如同邱少雲、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那樣的英雄壯舉,更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稱號和紀念獎章。但是,他作為“志願軍的第一人”(彭德懷語),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東西,在硝煙散去,在今天中國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環境時留給人民的思考,更顯出了它的彌足珍貴。
毛岸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在朝鮮志願軍總部陵園裏,長眠着這位令人敬佩的烈士——毛岸英,他同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兒子一樣,永遠的留在了那裏。幾十年訪朝的中國人,總是懷着特殊的感情到那裏憑吊。毛岸英的光榮犧牲,既體現了領袖與人民的休戚與共,也表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崇高獻身精神。